客从何处来?探寻客家人的由来,浅谈客家文化的起源和魅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3: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13:40
引言
客家人,又被称为客家民系,他们分布广泛,足迹遍布海内外诸地,一次次迁徙与远行使得他们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
作为华夏民族中的一个独特体系,
“时时为客,处处为家”的客家人也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成为了构筑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
一、何谓“客家”?
在今天,客家人主要生活在赣、闽、粤的交界地区,他们有着自己的方言和文化体系。“客家”指的不是某个民族,也不是某一地域,而是一个群体。
它更像是文化层面,而非种群层面的划分
。
“客家”二字,似乎有着一种外来者的意味。所谓的“客家”,是相对世世代代生活在当地的“土著”而言的,是从其他地方而来,寄居于当地的人。
那么,他们从何而来呢?
关于客家人的来源,可谓是众说纷纭。
有研究认为,客家人是纯粹的中原人
,他们在来到南方前,就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客家文化,并通过迁徙将此带到了南方延续至今。
但也有人认为,客家人
主要是以南方土著为主,后融合了从中原南迁而来的汉人形成的
。
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
认为客家人以中原汉人为主,再兼容南方不同民族而成
。
但无论是哪种观点,要追寻客家人的根源,
都离不开中原汉人南迁这一背景
。从秦汉至今,客家人大约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每一次都有着相似而又特殊的历史背景。
二、客家人的南迁路
古代人的大规模迁徙,不外乎政治举措、气候的变化及战争影响几大因素。
而对于客家人来说,政权的变革和纷飞的战火也成为了他们南迁中无法忽视的背景。
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西晋末年。
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大地上便战争不断,先是经历了三国鼎立的时段,又迎来了晋王朝的统一。但此次的统一,并没有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一个强盛的国家。
各个世家大族间,不同的民族间的矛盾不断,最终迎来了“八王之乱”的政治内乱和“五胡乱华”外族混战。加之当时不断恶化的环境,饥荒瘟疫不断,中原的民众开始向政治、生态环境更为平和的南方迁徙。
这一次的迁徙规模非常大,在历史上被称为“永嘉南渡”。
《闽书》有记载道:“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这一次,属于客家先民的一批人主要抵达了江西、浙江、福建一带。
第二次南迁则发生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各阶层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扩大,直到爆发了以“黄巢起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唐朝走向了末路。
唐亡之后,又引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大势力夺取土地、自立为王。
连连不绝的战事殃及了无数百姓,苦不堪言的百姓只得放弃故土,背井离乡,寻求他地而居。
而此时闽粤赣边区受战争影响较小,于是,饱受动乱的北方民众又一次开启了向南方的迁徙之路。
这一现象在许多客家人氏的族谱中,都有记录。
比如《崇正同人系谱·氏族》记载:“蔡氏本周姬姓之后, 文王子叔度封于蔡……唐末避黄巢之乱, 迁于闽南。”
相比起西晋末年的南迁,这一次的客家人走得更远
,原生活在长江流域和赣南的人也走向了更南边的闽粤地区,也可以从中看出这一时期动乱波及范围的扩大化。
北宋时期的第三次南迁与前两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在战乱下为寻求一个更加安宁的社会环境。
北宋时,中原大地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日趋壮大,不断南下侵袭土地,军事软弱的北宋连连失地赔款。
政治上失利后果落到了底层百姓的身上,军费开支、大额赔款都要从百姓手中搜刮而来。不仅如此,北宋政府在某些时候还会强制丁壮入伍,“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又让他们失去了安身之处。
就这样,苦不堪言北宋百姓再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往南方走去。同样也是在宋朝,“客家”这一名称开始确定了下来。
为便于管理,宋朝不断完善户籍制度,在称呼上规定原住民“主籍”,后来者为“客籍”。所以,“客籍人”又 被称为“客家人”。
在经过了这三次大规模的迁徙后,客家人在南方可以说是扎根下来了,
此后在明末清初和清末时期中原人又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南迁,加入了客家人这一大家族
,其原因也与朝代更迭下的战争环境分不开。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客家先民大规模的南迁大致有五次,但同样也陆陆续续有许多小型的南迁,而南迁的中原人除了底层百姓外,
还有部分世家大族和官吏。
不难看出,客家先民的南迁与战争不可分割,我们从中也可看到历史中的政治变革与战乱对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影响。
在这一次次的迁徙,一次次的定居,一次次的融合中,客家人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化,又用自己的双脚把这种文化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去。
三、客家精神文化
永远“在路上”的客家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
自北宋后,客家人迁徙不仅仅局限于从中原走向南方,
更显示出一种向外探索的趋势
。
为寻求发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开始漂洋过海,去到东南亚各地,这一现象在明清时期较为明显。《明史·吕宋传》就有相关记载道,吕宋(菲律宾)十分富饶,吸引了当时的许多闽人到此经商定居。
在迁徙的历史中成长起来的客家人,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他们依靠自立自强的精神,开拓进取的态度,在异地他乡扎根壮大,离开故土的客家人在心灵上也更加团结。
如今,客家人的身影在海内外诸地都可见到,漂泊各地的他们对于故土,对于寻根或许也有着别样的情感。
客家的方言牵连的千千万万客家人的心
,无论身处何地,当一口熟悉的方言想起,总会让客家人倍感亲切,语言承载着他们最古老、最深沉的记忆。
而客家方言也因其独特性,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人的宗族情怀也十分浓烈
,他们依靠着修建祠堂、族谱的方式来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样也以此把自己的“根源”用文字、建筑等有形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他们无论走得多远,都可以看到自己从何而来。
而一直“在路上”的客家人,还把客家文化传播到了海外各地
,比如清代的民间宗教真空教,就被客家人带到了东南亚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其他诸如婚俗、传统节日等等也在东南亚落地生根,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寄托。
结语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是一部漂泊与扎根的历史,千百年来,客家人在探索中生生不息,在漂泊中枝繁叶茂。
对于他们来说,迁徙所到之处是“他乡”亦是“故乡”,他们的历史早已融入了脚下这片土地,而从中创造出来的移民精神又激励着一代代客家人走向更远的地方,开拓更广大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