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不仅仅只有袁大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1 10:08
“最近听说文物考古部门在发现的一处清代墓群中,发掘出一批光绪龙洋,每枚价值400万元以上,我这枚也是清代的,不知值不值钱?”近日,一位市民通过微信平台传来银元照片询问收藏价值,后经收藏专家鉴定为现代臆造币。
钱币收藏专家窦海表示,银元不仅只有“袁大头”,从明代崇祯四年起,先后发行了各种银元640余种,其中以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银元居多。两者相比,晚清银币的价值要普遍高于民国银币,因为发行量和存市量相对较少,价值相对较高。
虽然银元发行量大,种类繁多,鉴别时有些困难,但并非无迹可循。以库平一两为例,只有部分地区在民国初年少量铸造,所以市面上很难寻到,更不用说面值贰圆、伍元、拾元、拾两的银元了,基本都是臆造假币。
万历年间流入“洋元”
银铸币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十六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开始流入国内,当时被称为“洋元”。
虽然流入较早,但官铸银元始于1890年,当时在广东省铸模成功后,湖北、江苏、福建、直隶、奉天和吉林等省先后仿效铸造银元。而且,在1910年9月,清政府还发布了“币制则例”,规定以银元(含银七钱二分)为国币,首次应用于流通。
“鼓铸银元,这是最初的传统制作工艺,但从光绪八年(1882)开始,吉林机器局采用机器自铸银元。”窦海介绍,有一种银元叫龙洋,便起源于这一时期。当时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广东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光绪元宝”,上圈有“广东省造”,下圈有“库平七钱二分”,背面镌有龙形及一串英文。
从此之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称为龙洋。但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吉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
宣统统一银元铸造权
多省分散铸造银元,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全流通。于是,户部在天津筹建制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同年七月,清政府拟订《整顿圜法章程》十条,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
在此期间,天津造币总厂制有币面标为光绪二十九年的户部光绪元宝试样币一套,面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共五等币值。湖广总督张之洞还曾主张银元重一两,并在湖北省造大清银币的重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图,此币只有少量进入市场流通。
宣统期间,清政府颁布了《币制则例》,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规定国币以圆(元)为单位,主币每元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96%以上,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三种。
由于宣统期间,大清银币多次设计,多次重新制模,所以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特别多,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