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兴奋效应历史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3: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20:35
毒物兴奋效应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世纪Paracelsus的名言,他强调“剂量决定毒物”,认为所有物质都有潜在毒性,关键在于剂量的控制。这一观点为毒物兴奋效应的雏形奠定了基础。19世纪,微生物学家Schulz观察到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对酵母生长的意外促进,提出了Arndt- Schulz定律,揭示了弱刺激能增强生命力,中等刺激促进生长,而过强刺激则抑制生命活力,甚至导致死亡。这一发现为毒物兴奋效应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1943年,Southam和Ehrlich在研究红雪松提取物对真菌的影响时,首次使用“hormesis”这个词来描述低浓度下的有益效应,并在《Phytopathology》杂志上发表,标志着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学术研究中。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EPA在评估化学物致癌性时,开始考虑Hormesis的影响,试图回答“何为清洁度”的问题,这使得Hormesis的研究再次受到关注,尤其是它对危险度评价的重要作用引发了广泛讨论。
Calabrese和Baldwin对Hormesis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年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题为“ Toxicology rethinks its central belief”,进一步巩固了Hormesis在毒理学领域的地位。Horme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为“激发”或“激活”,在低剂量水平下,其特征表现为剂量-效应关系的双相曲线,即低剂量刺激和高剂量抑制。近年来,中国毒理学教材和专业杂志中多将其翻译为“毒物兴奋效应”、“化学兴奋效应”或“低剂量促进效应”,以反映其核心理念。
扩展资料
毒物兴奋效应是毒理学用来描述毒性因子(刺激)的双相剂量效应的一个术语。即高剂量致毒因素(包括毒物、辐射、热、机械刺激等)对生物体有害,而低剂量致毒因素对生物体有益。这种双相剂量效应在上世纪40年代被定义为毒物兴奋效应。通过低剂量毒物对机体内稳态的微干扰,启动一系列修复和维持机制,比如通过对转录因子和激酶的激活,增加细胞保护和修复性蛋白的表达(如抗氧化酶、伴侣蛋白、生长因子、免疫因子等)。
毒物兴奋效应历史背景
毒物兴奋效应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世纪Paracelsus的名言,他强调“剂量决定毒物”,认为所有物质都有潜在毒性,关键在于剂量的控制。这一观点为毒物兴奋效应的雏形奠定了基础。19世纪,微生物学家Schulz观察到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对酵母生长的意外促进,提出了Arndt- Schulz定律,揭示了弱刺激能增强生命力,中等刺激...
毒物兴奋效应的历史背景
毒物兴奋效应( hormesis)起源于16 世纪Paracelsus 的名言“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有剂量才能区别毒物,可以说这是毒物兴奋效应的雏形。19 世纪微生物学家Schulz 观察到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对酵母生长的促进作用后,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于各种化学物和生命体,进而提出了Arndt- Schulz ...
[Hormesis]毒物兴奋效应:说说那些适量有益健康但过量有害的东西_百度知...
毒物兴奋效应可以追溯到1884年,雨果.舒尔茨观察到少量的毒素可以刺激酵母菌生长。1943年,切斯特.索瑟姆和约翰.欧利希首次使用“hormesis”这个词,他们注意到红雪松提取物在低浓度下可以改善真菌的新陈代谢。短期的急性的「压力」可以带来健康和长寿上的巨大好处,只要压力在某个点减弱。例如,人们早就知道...
Hormesis效应是什么?
hormesis [hɔ:'mi:sis]n. [毒物] 毒物兴奋效应 希望能采纳,谢谢了
毒物兴奋效应的中医理论
中医药理论认为药物毒性即是药物的偏性, 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 但同时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由于对药物进行法定炮制,采用合理的配伍,适宜的剂型,以及严格的药物剂量,有效的降低了药物的毒性,使中药的毒性被控制在低剂量的范围内。所以笔者认为,中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毒物兴奋效应...
毒物兴奋效应的研究进展
即在低剂量条件下表现为适当的刺激(兴奋) 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1982年Stebbing提出了公认的β-曲线,在1990 年Svendsgaard 强调β-曲线和U-型剂量反应关系。毒物兴奋效应从复兴到目前,主要是由于线性域值模型在估计肿瘤发生危险度和由此导致的昂贵的补救措施让人不容乐观。
毒物兴奋效应的生物学意义
在低浓度的外源性因素作用造成轻微的损伤时,如(化学) 兴奋效应机制被激活发挥作用,则机体很快恢复;但如果兴奋效应机制被抑制,则损伤进一步扩大、恶化,形成更大范围的损伤。在环保方面,它对评价致癌危险度的低剂量线性关系模型的可信度及应用是一个挑战,强调了致癌剂存在阈值。如果遵循毒物兴奋效应规律...
什么是毒物兴奋效应 以及它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如有经皮肤吸收或吸入毒物时便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可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器官。某些毒物对人体产生远期影响,具有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当妇女在孕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时,毒物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引起胎儿畸形、智力...
养颜:压力让你延缓衰老
莱坦教授说:“抗衰老的最新办法就是用适度的压力来向身体机能发起挑战,毒物兴奋效应看起来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阻止或延迟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好办法,可以用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科莱兹斯博士承认,压力疗法还没有用人来进行临床试验。但是他认为,他们从他的病人那里所看到的结果说明这种...
为什么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这就是所谓的低剂量毒物刺激,即“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早在1943年,科学家就发现大剂量橡树皮萃取物能抑制菌类生长,但是在低剂量时却刺激菌类的生长。于是,提出有毒物质在低剂量下产生刺激作用。后来,“毒物兴奋效应”在许多有毒化合物中得到印证。近两三年来,中外食品安全专家开始将目光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