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树核心之密|陷阱与机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3: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9:27
跑茶山刚有点空闲,今天接着谈古树茶山的一些关键问题。看着微信上传的什么最新茶山价格balabala,颇有感慨,如果茶山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哪里来的茶山价啊?上一篇文章谈到目前对茶山的认识有很大的偶然性或者说误导,需要我们对茶山的划分重新审视,否则就会出现:一个山头十个县,一个山头几亩地并存的荒唐局面。这一切的解决之道,就是要对茶区进行分级。这个大家可以看前面的文章,不再重复。
分级仅仅是第一步,当我们对古树的了解逐渐深入,我们还会问一个问题:同样的一个茶山,品质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怎样区分?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古树这个行业的核心之密,也会引出最大的陷阱和机会,值得我们详细的谈谈。最后再来揭开这个谜底。
树龄
有的人说,同一个茶山,当然品质不同,因为树龄不同。这是对的,基本上所有的茶山都会有这种划分。不同地方叫法不同,大树中树小树或者古树老树小乔木台地之类。树龄越大会越贵。对于比较偏僻的茶山,大树和小树的价格差异相对较小,而对于比较成熟的茶山,这个差异会差得很大。而一些特别大的茶树,会以单株来出售,这个价格可能是普通古树的数倍。树龄是不是真的具有决定意义呢?可以说,在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树龄还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树龄大的茶树从口感的丰富、韵味、转化特色、茶气(体感)各个方面来说,是小树无法替代的。
所以这第一个层面是成立的,但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后面要看其他因素。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树大、树小一目了然,比较直观。
品种
对于茶山了解更加深入一点之后,我们会明白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品种。品种是茶品质的最为核心的因素,同一个茶山往往有数个品种并存。比如我们到困鹿山,会看到大叶、中叶、小叶并存的局面。有的时候,品种并不像叶片大小那么一目了然,在白莺山或老乌山等地,我们会看到野生到栽培之间演化的众多品种。
大叶种、中(小)叶种、小叶种对比图
很多茶山即使不是像上述地区品种那么复杂,但是仍然是有多个品种的。其实无论冰岛还是老班章,都不是单一品种,价格也不应该一样。这些情况初入茶山的人往往无从了解。
在茶价较低的茶山,不是太在意品种的划分,而在茶价很高的茶山,品种的差异会渐渐体现,这是普洱茶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曾经很多专家认为普洱茶就应该是大叶种,但是实际上在大叶种小叶种并存的茶山,绝大多数小叶种价格都要高过大叶种。
育苗方式
和品种密切相关的是育苗方式。我们到一个茶山,如果古树价格超出预算,我们想选择树龄小一点的茶树,那么一定要搞清楚是老品种的“实生苗”还是新品种如云抗系列的扦插苗。虽然云抗是科研出来的良种,但是树龄接近的实生苗小树的价格要远远高于这些新品种!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所谓良种的研发,没有把普洱茶的品鉴放在首位,抗病虫害、产量、某些物质含量,这些是科研的重点。抱歉,市场更关注的是好不好喝。
育苗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品种问题,不过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说法。才不会搞晕。除了品种问题,育苗方式还和农药化肥施用等方面有关,高密度种植的新品种扦插苗,农药化肥问题要比实生苗严重很多很多倍。如果你关注食品健康问题,那么你必须先要了解这一点。
茶园位置与环境
同样一个山头,或者一个寨子,茶树的具体位置仍然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在绿茶领域听到的是“高山云雾”出好茶,这点对普洱茶来说并不适用。普洱茶的古树如果口感要好,光照量不能太低,在大部分茶区,往往是向阳,日照充足的茶树口感要更加纯净有力。当然具体到每个山头还要具体分析,在有些干旱炎热地区,日照太强也不好,所以有遮阴树的口感还会更好一点。除了朝向与日照之外,茶园环境也很关键,是否有很好的生态,对于香气韵味有一定影响。总体来说,保持生态丰富性的茶园要好一些。
早期曾经认为茶园周围的其他树会把气味传递给茶树,实际上这个关系不是那么直接,主要是通过土壤微环境的改变带来的,但是影响无疑是存在的。比如橡胶树、桉树、核桃树是茶农希望避免出现的树种,经验上来看会降低口感。而水冬瓜之类的自然林木比较中性,带来的味道就看个人喜好了。位置的另一个考量还是农药问题,如果在农田边上,那我们需要评估农田使用农药化肥对茶树的影响。
茶树修剪
茗寿堂的茶品档案里面会把修剪等人为因素考虑在内。因为是否有大的修剪对茶树品质影响也很明显。总体来说,我们不希望在近期有过多的修剪。那样虽然会增加产量,但会带来口感的下降。
但是如果是那种大树被砍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又蓬勃发枝的情况,则可能带来更加丰厚的内涵物质。好比人经历了一个重大打击有所提升,或者更直接的说,那么庞大的根系,现在只供给相对较少的嫩叶,会带来什么结果,应该可想而知。
被砍断树干的高龄古树,又蓬勃发枝。
还有一种我们可能会碰到的茶树,叫做藤条茶或者藤子茶,这类茶在临沧普洱很多茶山都有分布。这其实是先民对茶树进行有规划修剪的结果。有很多人认为藤条茶口感更好,我个人的体会,这个也不是绝对的,还是具体喝一喝,用茶来说话。
藤条茶的形状给人艺术的灵感
采摘方式
同样的古树,采一季、两季、三季、春茶口感会有所不同。这个道理比较简单,采摘过度必然带来口感下降。一般来说,采春秋两季的茶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价格较低的茶山,一棵树春季可能只采一次,而对于价格较高的茶山,会有很多次采摘,多次采摘并不一定意味着过度,只是更花功夫。不过在那些价格昂贵的茶山,采摘过度的趋势较为明显,而且,催芽类激素、叶面肥类的使用往往时有发生。如果一斤鲜叶已经上千的话,多采一次带来的收入可想而知。我们无法完全寄希望于茶农的朴实,还需要我们细心的辨别。
工艺问题
这个是大问题,这里不去展开,会有另文专述。只想对大家说,找好茶,口诀无外乎是六个字:找山、找树、找人。请记住,找人绝对不比前两个次要和容易。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说你的品鉴能力,茶山没有老茶,你能不能从新茶品出他的未来呢?别听那些苦涩的茶转化就会好的老论调,这个绝不那么简单。苦涩绝对不是优点,绝大多数古树都没有台地茶苦涩,难道台地茶转化的更好?
还比如说土壤,这个比较复杂,先不去扯这么开了。篇幅又拖长了,赶紧揭开谜底,收尾。同样一个山头,古树有这么多说道,这么多学问,对于盲目者来说,那就是陷阱。而对于真正专研的人来说,那不正是机会所在吗?同样的山头,能做出超越同侪的味道,甚至颠覆你对这个产区的理解,甚至可以用无名山头打败名山。这是不是机会所在呢?常常有人说,名山古树这个原料价格太透明,如果做纯料不好做,不如搞点小动作。我不这么看,这里面空间很大,足够你去开发个性的茶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就看你用不用心了。
特别声明:(www.ishuocha.com)转发本文仅作交流,此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