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于中 形于外(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14: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21:24
从“诚意”开始,修养达到“诚于中,行于外”的效果,需要从日常行事中磨炼。讲一下戒烟的一段经历。我是有十几年烟龄的老烟民,我接触的人群大多抽烟,工作之余,抽烟的人聚在一起,似乎亲近许多,畅谈人生、吞云吐雾。香烟也是打开交际的一种方式,求人办事先递根烟拉近拉近感情,遇到没带火的烟民,主动点下火,感觉潇洒无比。更有甚者,去年单位搞“无烟办公室”活动,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名胸外科主任医师(也是我的朋友)讲了一堂的以戒烟为主题的课程,两个小时下来有问有答、深入浅出,将吸烟的危害分析得十分透彻。课程结束后,我把这位朋友送到停车场,掏出香烟说:“听你讲抽烟的危害吓死了,抽根烟压压惊吧”,结果相视一笑,都点燃香烟猛抽几口后才相互道别。
讲到这里已经严重“自欺”的,离“诚意”越来越远。“所谓诚意者,毋自欺也”,读古人笔记,看到明代有一个人,对于买卖古董的看法,说了特别高明的三句话:“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
我当时看了,拍案叫绝。岂止是买卖古董,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基本都是如此啊!修养不到家,“自欺”,或者是“欺人”“受人欺”是事所难免。格物致知,就是老师常说的正念头,正其不正以归于正,随时格去超出合理范围的物欲,致本然的良知,让事事务务皆得其理。孔圣人特别提出外用方面要做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才好。换而言之,在外用方面,孔子教我们对人对事的原则,不可任意妄为,不可认为必然如此,不可固执己见,不可认为非我不可,这就是不自欺和诚意的重要性。
老师讲课的时候有那么一句话“想要戒烟,先试着静坐一百天试试”。为了达到戒烟的这个目的,我便开始了静坐,可是一百天过去,还是照抽不误,真可谓是愚笨至极。虽愚笨,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夭寿不二,修身已俟”,通过不断地实修,随着学养的进步,慢慢想通了这个道理。老师说静坐,是要我们收束心猿意马,感知气机流行,找到了心的这个本体后,让原本鸡飞狗跳、心猿意马的心回归本位。通过不断地事上磨,诚意、正心,才能渐渐的做到“心能转物”、“心能转身”。所修者是“身”,能修者是“心”,“意诚”才能“心正”。“诚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从不自欺开始,为善去恶,合道而行,还原事物本来的样貌,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而做到“诚于中,形于外”。我做到了成功戒烟。
学问如果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帮助,不能应用于实践,那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今天我谈的都是戒烟戒酒、避免“无效应酬”、工作、小孩教育这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我从不敢说这些我都做得很好很完美,只能说一直在进步的路上。心学是入世治世的学问,是指导我们做人好、办事好的学问,一路上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各位同道的提点,业希望各位同道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不断地自身修养,过得越来越好,获得“独立的灵魂和坦坦荡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