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脑肌病如何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2: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1 03:19
文献中提到的可能对线粒体病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包括辅酶Q10、ATP、维生素C、B1、B2、E、K1、K3、烟酰胺、肌酸、硫辛酸、盐酸精氨酸等[2-9]。所谓鸡尾酒疗法的作用靶点在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最终共同路径,其药物组成和剂量还需要长期临床观察,但最常用的是辅酶Q10,维生素E,C。
目前关于辅酶Q10的疗效研究多数基于病例报道或者无对照的病例研究,并且病例数不多,用药时间长短不一,药物剂量30-300mg/d。即使大剂量辅酶Q10 100-3000mg/d 副作用也罕见。辅酶Q10是一种天然的脂溶性泛醌。其对氧化磷酸化缺陷的可能治疗机制是将电子从复合物1和2传递到复合物3,而后者与ATP的合成偶联。其还原形泛醇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并且保护线粒体内膜的蛋白和DNA免受氧化损伤。已经发现辅酶Q10对于一系列氧化磷酸化缺陷的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包括心脏传导缺陷和眼球运动异常的改善,肌无力和运动不耐受的减轻,生化指标如乳酸和丙酮酸也有改善。一项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发现辅酶Q10可改善氧化磷酸化功能,并且增加ATP的合成。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尽管辅酶Q10对于细胞代谢很重要,但迄今为止仅有一篇关于辅酶Q10缺乏的临床报道。多数辅酶Q10缺乏是继发于其他原因的,肌肉原发性辅酶Q10缺乏导致的线粒体脑肌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可见破碎红纤维和脂质沉积,反复的肌红蛋白尿,癫痫,共济失调和精神发育迟滞。该类患者用辅酶Q10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氧自由基的损伤。和维生素K3 合用可直接为细胞色素C提供电子,可有效改善复合物3 缺乏患者的症状,也可用于其他氧化磷酸化缺陷的患者。
核黄素(维生素B2)是FMN和FAD的前体,可作为复合物1和2 的辅因子。核黄素缺陷的大鼠可发现线粒体生化功能和形态学异常。目前证实对于复合物1缺陷患者应用核黄素可改善症状。尤其对于复合物1缺乏的肌病型效果更好,治疗后肌力改善,运动不耐受减轻,复合物1中的酶活性升高。维生素B2治疗氧化磷酸化缺陷的剂量是30-300mg/d。
维生素B1是丙酮酸和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过程中的辅酶。可能通过增强丙酮酸脱羧而提高需氧糖酵解,从而降低血乳酸和丙酮酸水平。曾报道2例家族性维生素B1 缺乏,表现为肌病,且mtDNA3243位点突变,补充维生素B1后症状改善。对于氧化磷酸化缺陷的患者维生素B1常和其他辅因子合用,剂量25-300mg/d。
维生素E可清除自由基和防止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复合物1功能损伤时自由基生成增多,受累组织的生育酚与胆固醇的比例降低,反映生育酚的消耗增加。几项研究表明维生素E和辅酶Q10合用疗效更强。但维生素E对于线粒体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总之,口服维生素和辅因子具有用药方便,价格低,副作用少,基于目前尚缺乏针对线粒体疾病的特异性治疗,联合应用维生素和辅因子不失为治疗线粒体疾病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