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论场论-心理学理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2: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8:32
美国心理学家K.勒温在1936年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心理学理论,他将心理学与拓扑学和物理学的概念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描述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一个被称为“生活空间”的心理场所决定,这个场包含了个人感知到的他人和客体,以及这些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在勒温的理论中,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个人的核心区和边缘区。核心区包含了个体的需求和认知结构,而边缘区则起到输入输出的作用。行为(B)被视为个人(P)和环境(E)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公式B=f(P,E)来表达。个人区域的需要、环境区域的效价以及边界可渗入性的程度共同构成了向量力场,其中约束力来自环境中的障碍,驱动力则源于个体的目标追求。
勒温的理论进一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领域,他提出了“社会场”概念,将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类比于个人。在社会场中,群体成员之间的动力相互依赖,个人的地位受到其与群体内其他区域(即其他成员)关系的影响。群体的凝聚力与破坏力并存,破坏力源于群体内部沟通障碍。个体在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或排斥感,取决于群体内各种效价的性质和强度。
形象地讲,勒温的理论可以用大椭圆代表生活空间,个人作为P,向量箭头则代表驱动力和约束力,它们的方向和强度由环境和个体需求共同决定。苹果的正负效价和阴影区域的障碍描绘了行为决策的复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