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3: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13:16
童雪鸿,作为早期西泠印社的重要成员,其艺术生涯中创作了数千方印章,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已经辑有《雪鸿印存》五集,这部作品备受名家推崇,黄宾虹、王福庵、马公愚和张大千等人都曾为它题签,体现了其艺术成就的高水准。
1949年以后,童雪鸿的制印活动更为活跃,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传统功底。他的篆刻风格源于安徽派,上溯至古代玺印,同时广泛涉猎明清直至近代的众多名家技艺。他对邓石如和黄士陵两位大师的研究尤为深入,其作品展现出宁静致远、平淡悠然的韵味,以及古朴而苍秀的特质,不张扬却自有一股深远的风范。
在我看来,任何大师级篆刻家的艺术追求都倾向于大巧若拙,吴熙载、吴昌硕和黄士陵等人皆是如此。吴让之曾说:“篆刻艺术以平正老实为首要,让其线条流畅、布局自然才是真正的精华。”这句话揭示了他们共同的艺术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即追求质朴而有力的表达。
童雪鸿的艺术生涯,正是这种审美理念的生动体现,他的篆刻艺术不仅凝聚了丰富的历史传承,更蕴含了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
童雪鸿(1909—1966),著名美术家。原名鸿彦,字万安、卍庵、卍盦,号印隐,别署百箑斋主,安徽巢湖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曾在安徽、四川等地从事金石绘画和美术教学工作,1957年任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198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童雪鸿书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