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5: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7:32
徐世昌,这位晚清封疆大吏,以独特的经历和才智,在民国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1855年出生于河南卫辉,字卜五,号菊人,一生中多次更号,体现了其丰富的经历。徐世昌的家庭背景深厚,母亲严格教育,他幼时即展现出了坚韧的品格和卓越的才智。16岁开始教书自学,17岁时因书法才华被委任为县衙文案和家庭塾师,之后担任知府的文案和会计,与袁世凯初次相遇便得到赞赏。
徐世昌与袁世凯的交往中,袁世凯资助他参加乡试,让他得以实现科举之路。在翰林院期间,徐世昌虽未得到大学士李鸿藻的宠爱,但通过引荐袁世凯,袁得以被重用,这也成为徐世昌仕途的转折点。在袁世凯的政治危机中,徐世昌凭借人脉和智慧,使袁得以逃过一劫,两人关系更加紧密。
徐世昌在东北总督任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惩治腐败、发展经济和教育,使东北面貌焕然一新,被誉为“徐世昌新政”。他在处理外交事务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日本和沙俄的侵略作斗争。徐世昌与袁世凯合作推出了中国最早的巡警制度,对国家稳定和防务有积极影响。
1912年,徐世昌在袁世凯的支持下,通过巧妙策略促成了清帝退位,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尽管在袁世凯称帝前他已经预见到其失败,但他选择了不直接对抗,而是选择退隐,以保全自己的声誉和地位。
徐世昌的晚年,虽然曾短暂复出,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在日寇威胁下拒绝组建傀儡政权,保持了晚节。他的学问深厚,编书创作,如果未从政,可能会在学术界或艺术界大放异彩。1939年,徐世昌病逝,享年85岁,国民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
徐世昌,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此外还有农科院研究员以及国际中华名医协会会员还有电影叶问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