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update~24.02.0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20: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01:24
1. 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石墨化成本显著下滑,从最初的1.1万元/吨降至1万元/吨以下,部分甚至跌破1万元。新增产能的成本区间集中在0.9-1万元/吨,价格下滑空间相对有限,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2. 头部负极厂商的产能释放加速,据预测,2023年全球有效供给将达到180万吨,需求预计为130万吨,产能利用率将不足70%。2024和2025年,供给分别增长至234万吨和288万吨,需求分别为157万吨和200万吨,产能利用率预计在67%和69%之间,产能过剩压力逐渐显现。
3. 负极材料对于电池性能至关重要,企业需与电池厂商紧密合作,产品定制化属性强。消费类电池对综合性能要求最高,动力和中低端电池性能需求递减。负极厂商通过绑定下游客户实现规模效应,如璞泰来与LG化学、贝特瑞与三星SDI的绑定,以及翔丰华与比亚迪的合作,差异化产品降低了客户间的替代性,竞争相对温和。
4. 2020年前,负极价格受原材料和石墨化产能影响居高不下。2020年,产能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下跌推动价格下滑。2021年市场需求爆发和限电政策影响使得供应紧张,价格反弹。2022年,随着一体化项目增多,产能过剩风险浮现,高端与中端负极价差开始收窄,传统负极材料市场趋于同质化。
5. 2022年国内石墨负极材料的投郑销扩产项目激增,计划产能超过500万吨,预计将在2023-2024年集中释放,可能加剧产能过剩。行业头部企业的产能扩张迅猛,CAGR将达到惊人的59%。
6. 石墨化自供率高的企业拥有成本控制优势,但价格下降空间有限。负极材料技术路线短期内将以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硅碳负极为主。固态电池的出现将对现有体系构成挑战。快充负极的液相包覆工艺提升技术壁垒,硅碳负极潜力巨大但膨胀性和首次效率问题仍是产业化难题。
7. 负极材料市场正经历供需结构调整,头部企业通过绑定下游、技术创新来应对竞争。产能过剩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也将影响未来价格走势和行业格局。关注企业如何在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中找到平衡,将是决定市场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