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知识|台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8: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4:36
几千年前,先民在未掌握建筑技术时,常用夯土、草泥、红烧土等方法防止潮湿对人体的侵害。随着木结构房屋的诞生,为增强房屋的稳固性,人们开始堆砌方形的高土台,既防潮又便于通风与安全。这就是台基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台基的作用超越了基本的防潮功能,融入了精神文化与等级制度的需求。将建筑置于高大的台基之上,不仅显得建筑更为高大雄伟,也满足了建筑外观与等级标识的诉求。
台基主要分为普通台基与须弥座台基两种。普通台基广泛应用于民居,通常用砖砌成,并压上阑石,角部用角柱石,并放置角石,但角石不用于厅堂,故用砖替代。
须弥座台基,亦称叠涩座,多用于殿堂等高级建筑。由于须弥座源自佛座,其形态与装饰相对复杂。石制须弥座通常束腰较高,雕塑感强;砖砌须弥座一般为双层束腰,高度分别为一层或三层砖厚,整体形象细腻精致。
台基的形制随着朝代更迭而发展成熟。唐代台基造型分为素方台基和上下枋台基。素方台基为唐代中小型殿屋常用,砖砌,周围设散水。上下枋台基用于殿座,特点为台壁凸出上枋、下枋和间柱,通常呈正方形格,方格中绘团花,上下枋和间柱绘连续图案。自中唐起,出现了束腰上下施加仰、覆莲的须弥座形式。
宋代须弥座特点为层次多、各层薄,整体造型挺拔、秀气,雕饰细腻、精致。
明清时期台基由基座、踏道和栏杆组成。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月台、螭首和角石;踏道分为阶级形和斜坡式,两侧还有象眼结构。
踏道和栏杆的详细构造将在后续篇章中讲解。随着时间的推进,台基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逐渐成熟,无论从功能、伦理还是美学角度,台基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以上内容是对古建筑中台基知识的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