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9: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8:58
清代康熙年间,一种独特的低温粉红釉品种——胭脂水釉,从西方传入中国,于雍正、乾隆两朝大放异彩。首都博物馆珍藏的一对“清雍正胭脂水釉碗”便是其代表。这对碗高约4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2.6厘米,以其宛如胭脂的色泽得名,又称“胭脂红”。因其釉色中融入微量金水,又被称为“金红釉”。其胎体极其薄,内里施以纯净白釉,口沿处的白色边饰与外层的胭脂色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娇艳。
雍正时期,仿古之风盛行,高温色釉品种古玉釉崭露头角。以整器“清雍正茄皮紫釉刻花小盘”为例,其外施茄皮紫釉,内壁简洁无饰,外壁刻有吉祥纹样,釉色光亮晶莹,纹饰清晰生动。底部的“大清雍正年制”款识彰显其身份。这种釉色与纹饰的完美融合,赋予了器物独特的装饰美感。
乾隆时期,国力鼎盛,瓷器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品种丰富,装饰华丽。其中茶叶末釉瓷器因其烧制难度大,精品罕见。例如2006年苏富比春拍的“清乾隆茶叶末釉双耳葫芦瓶”,估价300,000~400,000港元,最终以1,080,000港元成交,显示出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从这些单色釉瓷器中,我们能体验到历史的沉淀与色彩的魅力。唐代的多彩,宋代理性的深沉,元代的辉煌,明清的华丽,都凝聚在陶瓷的五彩斑斓之中,展现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对土火艺术的独特理解。每一种釉色,都是古代艺术与技术的结晶,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与情感表达。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黑釉则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红釉创烧于元代,种类很多,经明永乐、宣德的盛世后,明代后期迅速减少,近乎失传,到清康熙时期得以恢复与发展,从西方引入低温粉红釉品种。绿釉以铜做着色剂,属于铜绿釉。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正色黄釉为汝窑的高温黄釉。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时为低温蓝釉,至元代出现高温蓝釉。茄皮紫为高温颜色釉,根据其呈色的深浅,又有淡茄、深茄之别。青釉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