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原方用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9: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20:04
1. 半夏在中医临床中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对于治疗患者肠胃消化不适等问题效果显著。
2. 由于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必须控制剂量,过量可能会导致中毒。
3. 半夏泻心汤原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七味药组成。
4. 原方中半夏的用量为15克,黄连3克,其余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克,大枣4枚。
5. 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滓再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6. 现代用法为水煎服。该方的功用是调和寒热,消痞散结。
7. 主治寒热错杂导致的痞证,症状包括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微黄。
8. 方义在于调和脾胃,解决升降失常的问题,治疗痞证。
9. 运用本方时需注意辨证,特别是心下痞、呕吐、肠鸣下利和舌苔变化。
10. 若湿热蕴结中焦,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加强消痞止呕效果。
11. 本方不适合气滞或食积引起的痞满。
12. 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是半夏泻心汤的化裁方,用于不同类型的痞证。
13. 黄连汤则是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调整药物而成,用于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
14. 方剂的加减必须根据病机,准确辨证,才能取得预期疗效。
半夏泻心汤原方用量
3. 半夏泻心汤原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七味药组成。4. 原方中半夏的用量为15克,黄连3克,其余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克,大枣4枚。5. 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滓再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每日三次。6. 现代用法为水煎服。该方的功用是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原方用量
用量 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方义 此方所治之痞,...
半夏泻心汤加味药方配伍: 半夏12克、甘草9克、黄芩9克、干姜9克、党参...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上的方子是用来治疗心下痞。方子是不冲突。半夏泻心汤的原方和你这药物比例不对。半夏泻心汤常用剂量 姜制半夏12g,黄芩10g,干姜6g,党参12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20g。如果打嗝严重可以用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原文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
为何网上的半夏泻心汤的药方都不一样?
《伤寒论》原方 半夏 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但是和煎煮方法和现在不一样 汉代一升相当于现在的198.1毫升 而半升半夏约合42g半夏 也就是将近一两半 由于煎煮方法和计量单位的不同 在大量研究资料后得出结论 古用一两今用一钱即可 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今古异制...
半夏泻心汤怎么煎
一、组成 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黄连3g、炙甘草9g、大枣4枚[2]二、功用主治 《伤寒论》方之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之功效。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症见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而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腻微黄,脉弦滑 。三、用法用量 上七...
半夏泻心汤 用于口疮的治疗 效果不错
口疮由虚火引起的,一般是由津液亏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到口,发生的口疮。这个时候要加入滋阴降火药物,通过滋阴以降火。比如加入生地,麦冬等药物。黄连和干姜要减少用量。以上就是,半夏泻心汤,门诊之中用来治疗口疮的情况。在门诊运用时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的加入各种药物。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禁忌与制方原理
半夏泻心汤主要针对虚实交错的病症,但若心下痞满是由气滞或食积引起,不宜使用。该方的制方原理基于中医理论,针对少阳证误下的中气虚,以及寒热在中焦的互结,导致气机不畅,脾胃功能失调的情况。症状表现为心下痞满,即胃气不降浊导致的呕吐,以及脾气不升清引起的下利。泰卦象征天地交流,理想的...
如何学习伤寒论
所以,临床上用半夏泻心汤,多宜于消化系统疾病,病性寒热夹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等。凡呈现湿热并存,舌苔黄白相兼是用本方的特征。还必须指出,临床运用伤寒方,剂量的比例应参照原方用量,如桂枝汤的桂枝与白芍的用量,大青龙汤的麻黄与石膏的比例,都有其特定的意义。煎服法也是很重要的,如...
小儿咳嗽经验案
方药:生大黄5克(后下),玄明粉3克(冲服),制半夏6克,橘红5克,炒白苍术各5克,川郁金10克,炙甘草3克。2剂,隔日1剂服用。 二诊:患儿大便已通,咳嗽已止,睡眠已安,纳稍增,舌苔稍厚,予王氏保赤丸口服巩固疗效。 按:《伤寒论》调胃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