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8: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1:36
什么叫一见钟情,在爱情中,我们常听人讲“从我见到他第一面,就心动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见钟情。
有些人对爱情很执着,一定要找一个一见钟情的人结婚,对他们来说,“合适”就像是把两个人放到天平上秤,充满计较和算计,不如这种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来的有滋味。
只要见到这个人有心动的感觉,想与他度过漫长一生就足够了,至于条件、脾气、性格都是可以后天磨合的。
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大家都对“一见钟情”充满好奇,“一见钟情”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见钟情也就是感觉对了,我们拿着源自父母的恋人原型,遇到一名恰恰符合这类特质的异性,就一见钟情了。
你天真的以为对方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人,但其实他只是你的投射,是你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执着。
不管我们承认或者不承认,童年时期经历的所有好与不好,都会在你内心深处扎下根,有时候你以为你忘记了,但其实那些记忆都留在了你的潜意识中。
就像你的恋人原型一样,可能你的意识中并不想找和自己父母相像的人,但是却无法摆脱自己的潜意识,遇到和原生父母相似的人,还会产生致命吸引。
最开始的时候,遇到爱情的感觉,是对自己父母原型的执着,只有在后期学会爱自己,学会爱恋人,并遇到一个同样懂得爱包容爱的另一半,才有可能深入两个人的关系,从对父母原型的执着,化为对情侣的爱。
曾询问过那些经历一见钟情的人有何感受,收到的回复是“对他有莫名的熟悉感”。“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
当人们深深的陷入爱情,并有着强烈的感觉时,可能都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强烈的被唤醒了。
当我们见到这个人第一眼的时候,意识中所看到的是他的容貌、身材、穿着打扮、气质,而潜意识中却看到了他独特、与众不同的一点,
这一点可能我们幼时曾在自己父亲或者母亲身上发现,当你遇到这样一个人时,心灵霎时被什么所触动,你意识到你爱上了他。
这种来电的感觉我们很难抵挡。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有的人习惯重复幸福,有的人习惯重复苦难,原因就是这一点。
当一个被异性抚养者照顾很好,童年幸福的人,遇到这种一见钟情时,他往往能够很自信的抓住幸福,只要所选择的另一半不是太糟糕,一般都会重复童年的幸福。
而相反,一个童年遭遇不幸,他的异性抚养者很糟糕,或者曾遭受异性抚养者遗弃、伤害的人,若是遇到这种一见钟情,则很容易导致惨剧,造成新的创伤。
重复童年的吸引力很难摆脱,因为童年的遭遇注定了我们会对怎样的人心动,躲得过这次也很难躲过下一次。
爱的魅力之处正在于它是非理性的,哪怕伤痕累累,哪怕再次受伤,还会忍不住重复童年。
这种重复被我们称为:强迫性重复。
两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后,习惯了幸福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爱,习惯了不幸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恨。
如果一个人从小生长的环境令他倍感痛苦,等长大后进入新环境后,突然得到很多人的喜欢和善意,这时他会惶恐不安。
习惯了不幸的人,认为自己理所应当生活在不幸中,当生活开始好转后,他会不安,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对劲。
这种不安就是一个人的控制感。
习惯不幸的人,在这个不幸的环境里会产生一种特殊预见能力,能够预见自己下一步要遭受的磨难,这让他感到安全感。
而当进入新环境,别人对他充满善意,他隐隐觉得哪里不对,总觉得周围人会对他不好,但又无法预见灾难,这会让他倍感痛苦。
为了逃避这种不能预见的痛苦,于是他会下意识搞坏和周围人的关系,以使自己再次回到熟悉的环境中。
当周围人再次对他充满恶意,他反而会安定下来,因为此时一切皆在他的预料中。
来自童年的强迫性重复并不容易改变,往往需要后天花费大量力气,才能让他真的相信自己值得生活幸福。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予他足够的爱和支持,尊重孩子独立性。
遇到对的人不易,且行且珍惜。漫长相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让爱情走到最后。努力过,付出过,妥协过,包容过。不忘初衷,为爱永恒。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1:39
大学里一见钟情一般不会是真情感。一见钟情是书本上的情节,不符合实际。特别是当今离婚率连年升高,美貌好感不能当饭吃,况且现在物质财富比感情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1:38
大学里一见钟情不一定是真情实感,进入大学之后,都渴望自己能够有一段美满的爱情。到了学校以后,才发现这样的事情,还真的需要缘分。大一上学期过后并没有遇到这样的人。而在大一的下学期开展了选修课。这个选修课是大一到大四都可以参加的。一开始是抱着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去选择课程,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结交一些好朋友。甚至在课堂上能够遇见一见钟情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1:41
有!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1:41
如果你眼中的一见钟情是指:第一次见面就认定对方会是那个对的人,是自己生命中的那个另一半。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一见钟情是不存在的,不仅是在大学,即使放眼整个社会,也一样。
在大学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位异性,可能会有一点男女之间的那种好感,但那种好感是朦胧的,若有若无的。远远到不了一见钟情的程度。但在之后随着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某个契机牵手,关系更上一层,最后沉浸在恋爱带来的甜蜜之中。
这个时候他们在追忆彼此的第一次相见,往往带了一层爱情的滤镜,美化当时的环境,情感,甚至达到一种夸张的程度。很多情侣形容自己与对象是一见钟情,便是出于这种原因。与其说他们是真的一见钟情,不如说,他们不断暗示自己相信彼此是一见钟情。
另外,对于一见钟情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的美好。但是如果追溯这个成语的出处,清朝。那个时候,男女之间的爱情自由是受极大的限制的,许多的家庭都是包办婚姻,婚姻的自主权绝大程度掌握在父母手中。许多人甚至在洞房之夜才第一次见到自己伴侣的面容。
而我们知道,从古代到封建,一旦成婚,要离婚是千难万难的。所以人们当然会希望,那个第一次相见就基本确定要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是那个对的,能让自己幸福的人。“一见钟情”的出现很可能就包含了当时人这样一种美好的期望。其实不仅仅是“一见钟情”,许多自古流传下来的、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和爱情有关的词句,表面的意境都很美好,但若深究其社会背景,往往会牵扯出一段段伤心的故事。
时代在进步,我们或许可以主动让爱情慢下来,而不必过于执着一见钟情。我们可以慢慢交流,慢慢了解彼此,慢慢为对方付出。毕竟,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少了过多的安排。我始终觉得,第一次见面无法决定两个人的一生的爱,但是我们却可以用一生去成就彼此的第一相见。人们常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想加上一句:开头也不重要,重要的永远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