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9: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04:53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的《明代黄花梨家具图考》对全球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让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家具的珍贵性。书中的精湛技艺令人赞叹,尤其在港台地区,直到1985年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后,才引发了大规模的明清家具收藏热潮。当时,大陆市场尚未成熟,港台收藏家的高价刺激了大陆古玩商深入各地搜寻,如黄花梨、红木等,导致明清家具价格飙升近十倍。
20世纪50年代,王世襄等专家制定法规限制紫檀、黄花梨等明式家具出口,但在1985年外流高峰期,家具商贩无视规定,导致一件紫檀条桌在海外拍卖以32.5万美元的高价成交,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价差无法阻止家具流失。随后,市场焦点转向苏作、广作、京作明式家具,直至80年代末,柴木家具成为主要出口品。90年代初,这些具有民俗特色的家具开始走向国际拍卖市场,台湾古典家具商也开始在大陆设立工厂,进行修复和推广。
尽管中国书画、陶瓷等传统收藏品价格高企,明清家具的国际价格与国内仍有巨大差距,专家认为其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年升值率约20%,使其成为有前景的投资选择。然而,随着明清家具资源的日益稀缺,仿古家具开始受到关注,特别是那些选材精良、工艺精细的精品,它们在木材价值和艺术价值上都具有增值潜力。
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