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1: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17:51
保利香港中国古董珍玩部将于10月4日呈现由亚洲知名藏家珍藏的一批重要的佛教艺术品,涵盖清代宫廷造像、西藏及尼泊尔地区造像和中原地区造像等。拍品年份从十三世纪至清代中期跨越近六百年,焦点拍品异彩纷呈,满足市场对高艺术及历史价值拍品的多元需求。
宫廷造像以形式规整、工艺精湛而著称,体现不同朝代的主流风尚与统治阶级的喜好。清代宫廷大量建造佛教殿堂,其造像往往使用贵重的材料并施以繁复的工艺精心制作,所铸造像尤其具有皇家气息。清宫自康熙时期始大量铸像,其风格多承明永宣时期之风;至乾隆时期,因乾隆皇帝尤其注重宗教教义与仪轨,并积极借鉴清宫所藏以及各地进贡之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地区早期造像风格,使得乾隆一朝造像式样种类繁多,形制庄重规范。本次专场清宫造像平均尺寸颇大,富丽华美,代表宫廷造像的极高水平,其中不乏康乾两朝盛世所作之精品。另外,本专场还将呈现数件元至明中期造像,庄严肃穆,体现汉藏文化的相互交融,敬请藏家关注。
精选拍品
清康熙 铜鎏金药师佛 H 21.5 cm.
估价 :HK$ 1,200,000 - 1,800,000
尊像结跏趺坐,螺发高髻,宝珠顶严,眉间白毫嵌银,垂睑下视,嘴角微扬,面容庄严慈悲。身着右肩半披式田相格袈裟,田相格雕卷草纹,精致华丽。其右手结与愿印,可使众生所求之愿得以实现,左手托药钵,内有药草「诃黎勒」。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最早自南朝宗孝武帝始传入中国,玄奘重译《药师经》后,药师信仰日渐隆兴。药师佛往往与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并列,以手持药钵的形象示现,表示其为大医王,以无尽甘露法药解救人天,脱离悲忧苦痛。本尊像造型端庄,雕工精细,鎏金饱满,极富贵华丽。其面相圆润,五官紧凑,具有康熙造像的特点,或为宫廷造办处精工之作。
清早期 铜鎏金弥勒佛H 18 cm.
估价:HK$ 1,000,000 - 1,500,000
此尊大肚比丘像,鼻宽口阔,弯眉细长,双目微启,相容喜悦,大耳垂肩,笑口常开,袒胸露腹,身披袈裟,双手扶膝,呈游戏坐姿,左手紧握乾坤袋,自袋中散落各种宝贝,右手持念珠一串,衣缘刻划莲纹为饰,下覆锦地花纹坐垫,此尊造像面部表情塑造细腻,非常写实,神韵生动。虽与常见中原地区的布袋和尚的造型相似,唯尺寸较小,工艺却极为精湛,金水锃亮。从铸造工艺来看当为清早期北京地区所铸造,当为宫廷中少见的中原弥勒造像。
大肚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佛,常见形象为大肚子,袒胸露怀,满面的笑容颇具感染力,豁达的胸襟跃然而出,观之身心愉悦,诚如古人所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清康熙铜鎏金燃灯佛H 32.7 cm.
估价:HK$ 3,000,000 - 5,000,000
燃灯佛音译提洹竭,提和竭罗,《瑞应经》译曰锭光,大智度论译曰燃灯。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或称为锭光佛。
此件造像体量硕大,身躯挺拔,各部分的比例把握准确,表现出极高的造型功力。绀青螺发排列规整,顶部肉髻圆凸,上饰宝珠顶严。面部脸颊丰满,双目微合,眉间嵌有白毫,双眉细长,鼻梁坚挺,双眉与鼻准组成优美的曲线,显得格外俊朗,气度恢弘不凡,有帝王之相。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象征其内在宁静纯洁的精神世界。
本尊造像制作工艺精细,鎏金厚重华美,整体带有康熙时期宫廷造像的典型特点,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清乾隆铜鎏金无量寿佛H 35 cm.
估价 :HK$ 2,800,000 - 3,800,000
乾隆宫廷造像延续了永宣宫廷造像艺术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更加华美而具宏阔气度的造像风格。无量寿佛是佛教尊奉的西方极乐世界主尊,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历朝历代对于无量寿佛的崇拜均十分普遍。乾隆时期,每逢帝后寿辰,清宫造办处都要大量制作无量寿佛像。
此尊无量寿佛双手结禅定印托盛满甘露的长寿宝瓶,宝瓶中央有藏文种子字。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面相方圆,神态祥和。下身着长裙,两腿间的裙褶呈放射状自然流畅铺于座面之上。下承精美双层莲座,瓣尖锐利,乃乾隆早期承德宫廷造像所用工艺。
本尊无量寿佛造像体格硕大,胎体厚重,鎏金锃亮,用工用料不惜工本,级别极高。当时或为一庙当中重要的主佛而被供奉,是典型的乾隆早期宫廷造像,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清康熙铜鎏金四臂观音H 35.8 cm.
估价 :HK$ 2,500,000 - 3,500,000
四臂观音束发高髻,额圆面丰,带有明显康熙造像特色,其双目细长,鼻梁高挺,双唇微抿,嘴角略扬。头戴五叶宝冠,冠镶珊瑚、青金石及绿松石。左肩披仁兽,头贴左胸,象征菩萨之慈悲与宽容。
从莲瓣形式看,造像显然受到喀尔喀蒙古造像的影响,令人联想到康熙时期多伦诺尔和承德一些寺庙的雕塑中,明显带有喀尔喀风格造像的实例,毕竟哲布尊丹巴在北京和多伦诺尔居住了十年之久,其艺术风格不可能不影响到皇家寺庙中。但喀尔喀蒙古与宫廷造像较少用镶嵌,而内蒙古造像相对喜欢用珠石镶嵌。从菩萨的面部特征、内在气质看,很有内蒙古造像的特点。这尊佛造像或可视为康熙时期为承德或多伦多诺尔铸造的作品之一,或者就是在当地所铸也未可知。
清宫廷所制实例可参考题有康熙二十五年铭文之四臂观世音菩萨,是康熙皇帝为蒙古人出身的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大寿之日为求得神佑其长寿与平安所进献,其风格与蒙古造像不无关联,是康熙造像之典范,可与本尊相较。
清乾隆铜鎏金尊胜佛母H 39 cm.
估价:HK$2,500,000 - 3,200,000
尊胜佛母结跏趺坐,三面八臂,头戴宝冠,束发高髻,上有顶层严。双眼细长,颔首双睑,高鼻长眉,红唇微扬,目光内敛沉静,使人心安。长耳佩圆珰,发束贴双肩,帛带绕身,前胸佩璎珞颈圈,腕、肘、踝皆佩宝钏。
尊胜佛母是毗卢遮那的化身,与阿弥陀佛、白度母并称「长寿三尊」,蒙藏地区广受信仰,而因乾隆皇帝笃信藏传佛教,曾在宫中多处位置供奉其造像以及唐卡,以祈延寿、祈福,是福寿安康的吉祥象征。
清宫旧藏有一尊西藏17世纪尊胜佛母坐像,与本尊相较,其肢体之动势,手掌的刻画以及双腿上雕的裙角,联系颇为紧密。本尊造像人物之长眉细目,头冠坠饰,以及光素无纹的莲瓣,以及其精致的工艺,皆可寻得乾隆朝的特色,乃集汉藏特色于一体的佳例,值得珍赏。
清乾隆铜鎏金大威德金刚H 52 cm.
估价 :HK$ 3,500,000 - 4,500,000
大威德金刚,意译自阎曼德迦,意为死亡的终结者。因其能降服死神,是文殊菩萨的教令轮身,在西藏蒙古神系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受尊崇的神祗之一。按照藏传佛教之观点,有元一代,便视中土皇帝为文殊菩萨的化现,对于文殊信仰的尊崇,使得大威德金刚地位擢升,被视为护佑国家之神。
尊像通体鎏金,主尊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呈左展立姿,足踏八卧姿躯干。其胸前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怀拥明妃。其正中水牛头呈忿怒相,赤发冲天,怒目圆瞪,双眉上扬,尖牙外露。四周环绕七头,上层为大威德忿怒相,最上为文殊菩萨。本尊造像形制颇巨大,鎏金饱满,工艺精细,将众神中最为复杂之形象完美呈现,体现乾隆时期对大威德金刚的无上信仰,是极为难得的优秀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