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根治术和原位新膀胱尿路重建术有哪些应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1: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15:59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的高发性恶性肿瘤,据已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发病率高居男性肿瘤病变第4位,女性肿瘤第9位。临床上把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1及原位癌Tis,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两大类。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肿瘤浸润肌层的T2、T3、T4期肿瘤,其中多数开始即为浸润性肿瘤,也有相当部分从表浅膀胱癌进展,约占表浅癌20%左右。
目前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仍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难治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治疗术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道改道方式可以分为腹壁造口、尿粪合流和原位新膀胱术三类。经腹壁造口引流尿液给患者带来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尿粪合流则有导致上尿路重症感染的风险。因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 在过去的10余年里,非原位膀胱逐渐被原位膀胱术所取代。原位新膀胱术则逐渐成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一种理想的选择。
理想的原位新膀胱术应满足以下条件: 大容量( 400-500 ml) 、低压贮尿、可靠的抗返流机制、高顺应性、良好的排空能力、手术简单、手术并发症率和再手术率低、无远期代谢并发症等。目前应用的回肠、回结肠或结肠代膀胱术大多可达到上述要求, 但每种术式均存在各自的缺陷, 如Hautmann 回肠代膀胱术的高并发症率, 半Kock pouch 的输入乳头瓣结构复杂, 失败率高, T 形膀胱的昼夜控尿率差等。而Studer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设计合理, 应用的回肠段60 cm, 具有低压、抗返流、技术简单、术后排尿功能良好、输入襻长, 适用于输尿管长段缺损者等优点。
我们通过对膀胱癌全膀胱切除Bricker 术、Studer原位膀胱术的长期随访和评价得出:Bricker 术式能够保护肾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适应症相对较广, 仍然是临床尿流改道的一种常用方法。相对Bricker术, 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患者认知、尿道扩约肌等有一定要求。原位回肠新膀胱尿路重建术不影响肿瘤预后,还能实现患者的自主控尿,体外无需挂尿袋, 是一种相对较高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术式, 已成为膀胱癌患者首选的膀胱重建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