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0: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02:11
历史上,义乌红糖的生产规模十分有限,以简陋的工具和传统工艺进行,主要为自给自足,丰收时节,农民会少量带到集市销售。随着生产规模的增长,红糖市场开始形成。佛堂镇,距县城西南30里,因交通便利,曾是红糖集散地,外地商家如兰溪朱正大行在此活跃,年销量可达十几万至几十万斤。本地南货栈主要负责零售,部分商家如王宗海、裘仲豪等人通过联合经营,借助上海糖行力量,将红糖销往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开始引入等级定价和批发概念,"义乌青"因此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然而,日寇入侵后,交通中断,市场陷入萧条,红糖供应紧张,价格飙升,不法商人趁机欺诈,对"义乌青"的声誉造成损害。抗战胜利后,外省食糖涌入,红糖销售困难,糖农生产受挫,产量下滑至1949年的7万担左右。
解放后,红糖生产迎来快速发展,1954年产量已达到18万多担。此时,购销市场活跃,供销社遍布城乡,红糖收购点众多,且有巡回收购服务,将红糖迅速分销到杭州等地,极大地提升了"义乌红糖"的声誉。此后,该地成为全省红糖的主要产区,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1982年,全县食糖产量更是达到29万担,相比于1949年增长了4.2倍,展示了其显著的发展成果。
义乌“红糖之乡”的名声传扬已久。红糖又名义乌青,早在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上就被授予了特别奖。为义乌著名的大宗土产品。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