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19: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7:11
广东金融学院和五邑大学层次差不多,各有各的优势,两所院校的简介、学科体系和师资力量如下:
1、学校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早棚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
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肇庆校区和清远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903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347人,外国留学生180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3.2万余人。教职工2076人,其中专任教师1336人。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陆销则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
学校位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近1300人。
2、学科体系
广东金融学院:
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学校以经济学、管斗皮理学、法学为主体、以金融学为核心,坚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融合发展。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1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开设了金融学下设的全部本科专业,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金融学类全部十个本科专业的高校。
五邑大学:
学校设有20个教学机构,82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理工类专业(方向)占比66%。
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3、师资力量
广东金融学院:
学院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6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3人,入选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9人,省级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3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南粤优秀教师多人。
五邑大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达40%,博士学位占比接近53%;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人(其中包括院士4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2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7:13
广东金融学院和五邑大学层次差不多,各有各的优势,两所院校的简介、学科体系和师资力量如下:
1、学校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早棚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
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肇庆校区和清远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903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347人,外国留学生180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3.2万余人。教职工2076人,其中专任教师1336人。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陆销则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
学校位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近1300人。
2、学科体系
广东金融学院:
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学校以经济学、管斗皮理学、法学为主体、以金融学为核心,坚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融合发展。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1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开设了金融学下设的全部本科专业,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金融学类全部十个本科专业的高校。
五邑大学:
学校设有20个教学机构,82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理工类专业(方向)占比66%。
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3、师资力量
广东金融学院:
学院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6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3人,入选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9人,省级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3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南粤优秀教师多人。
五邑大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达40%,博士学位占比接近53%;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人(其中包括院士4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