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地方戏曲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1: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00:49
山东梆子,又称高调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这一剧种起源于明朝后期,受到当地文化、方言、习俗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山东梆子。2008年6月7日,山东梆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山东为历代贸易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山西商人很早就来到山东经商。他们在山东境内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长期定居山东。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的戏曲和班社自然也流入山东鲁西南一代。清乾隆年间,山东境内已有本地梆子存在,且有山东籍演员到北京演出。
山东梆子原无女演员,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出现首批女演员。直到1930年前后,河南东部(包括开封)仍常到鲁西南邀角。当时较出色的演员有王锡堂、刘德润、黄儒秀、孙子高、崔云芳等。但在这一时期,河南梆子(豫剧)崛起,而鲁西南一带因受连年战争影响,社会动荡不定,山东梆子的发展受到阻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省仍有不少职业剧团在流动演出。业余剧团也很普遍,仅菏泽县就有梆子业余剧团一百余个。1958年,山东省文化局组织“山东梆子剧目工作队”,对山东梆子传统剧目和唱腔、曲牌进行挖掘整理。同年,以菏泽专署人民剧团为基础,在济南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山东省戏曲学校也设立了梆子科。通过整理传统剧目和创作现代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唱腔、表演、音乐伴奏等方面均有所改革和创新。
然而,至1983年,这一剧种除山东省梆子剧团外,梁山、郓城、巨野、泰安、肥城、新泰、曲阜、嘉祥等地,仍有专业剧团巡回演出。已传唱300余年的山东梆子,如今却成了“濒危物种”。截至到2005年,全省仅余3个剧团,即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菏泽地方戏剧院山东梆子剧团、郓城山东梆子剧团。
2006年山东省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山东梆子成功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给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的复兴注入了新的希望。2007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党和政府重视山东梆子的发展,重新启动恢复该剧种。全省计有专业剧团: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菏泽市地方戏剧院山东梆子剧团、汶上县汶上梆子剧团、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等。其中,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的武兰香、李红,汶上县汶上梆子剧团的刘太华,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的刘秀云等演员入围全国红梅花戏曲大赛总决赛,并获得金花大奖。2007年12月成立了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使该剧种重获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