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15: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6:23
小时候,王家新常常坐在窗口,心中充满对山那边的好奇。妈妈告诉他,那头是海。怀着对未知的向往,他终于爬上了山顶,但现实却无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山的那边还是山。那铁青着脸的山峰仿佛给他的梦想打了零分,他问妈妈:“海呢?”
然而,生活中的一个意外转折,一颗飘来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尽管经历过一次次失望,当他站在诱人的山顶上,却从未放弃。海的声音,如同远方的呼唤,一次次激励他继续前行。他坚信,经过无数次翻越山峰和战胜失望,终会迎来全新的世界,那就是海,一个照亮心灵的海。
这首诗《在山的那边》被选入了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体现了王家新早期作品的影响力。从他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梦想的执着和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受到流亡诗人命运的触动,也融入了个人的独白和沉痛的笔触。9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如《伦敦随笔》和《挽歌》标志着他诗歌探索的新阶段。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