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16: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04:08
一、概述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已有4000多年(古埃及时代)的历史[1]。1895年,Finsen和Raab等首次撰文论及光动力学。1960年Lipson制备出血卟啉衍生物(HPD),1年后,他报告15例支气管内肿瘤在注射血卟啉衍生物(HPD)后产生荧光,5年后,他又首先报告应用HPD测定和处理乳癌。20世纪70年代末PDT逐渐成为一项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并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不少国家批准。
1980年, Hayata(早田义博)首先报道通过纤维内镜应用PDT治疗13例支气管内肿瘤。1984年,Roswell Park癌症研究所从HPD中分离出高效组分Photofrin,成为PDT的基本光敏剂。1998年美国FDA批准Photofrin?用于治疗早期支气管癌和阻塞型支气管肺癌的治疗。
二、光动力治疗肿瘤的机理[1]
1、光敏反应
不同光敏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差异很大,但是产生光敏效应的途径相似。机体在接受光敏剂后的一定时间段,光敏剂可较多地潴留于肿瘤组织内,此时以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部位,光敏剂在吸收了合适波长的激活光线后,从基态转变为激活的单线态,再与氧起反应,产生高活性单线态分子(002),后者与分子氧起反应,产生激发态反应性单态氧,再与邻近的分子(如氨基酸、脂肪酸或核酸)相互反应,产生毒性光化学产物,引起细胞毒性和局部微血管损伤。
2、PDT杀伤肿瘤的体内作用机制
(1)PDT对肿瘤细胞的影响:PDT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在PDT治疗肿瘤时,有的以直接杀伤肿瘤为主,有的可导致癌细胞凋亡。
(2)PDT对微血管的影响:PDT的光敏反应可造成微血管破坏,激活血小板及炎性细胞,导致炎性因子释放,引起血管收缩、血细胞滞留凝集、血流停滞造成组织水肿、缺血、缺氧,从而杀伤肿瘤。
(3)PDT对间质的影响:间质是肿瘤细胞生长的“瘤床”,对物质扩散、运输核新生血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间质中光敏剂含量很高,PDT对间质的破坏,对于防止肿瘤的残留或复发很重要。
(4)PDT尚可继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三、设备
1、光敏剂
光敏剂是能吸收和重新释放特殊波长的卟啉类分子,具有四吡咯基结构。光敏剂被肿瘤选择性摄取的机制不甚清楚,可能有:
(1)卟啉类可被动地弥散入细胞内,而弥散效率与细胞外pH值有关,pH值越低弥散越多。肿瘤组织代谢加速,以致其细胞外pH值比正常组织为低,卟啉类进入瘤细胞也多。
(2)HPD和Photofrin与血清白蛋白和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相结合,由于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具有更多的LDL受体,因此光敏剂可通过LDL受体介导较多地进入肿瘤细胞内。肿瘤组织对光敏剂优势摄取,并较长时间滞留其内。如脑瘤光敏剂的肿瘤与正常组织浓度之比达12:1。
目前已有四种光敏药物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即Photofrin ?(通用名porfimer sodium)、Visudyne(通用名verteporfin,或化学结构简称 BPD-MA)、5-氨基酮戊酸(5-aminolaevulinic acid,ALA)和Foscan。
第一代光敏剂有HPD、二血卟啉酯(dihaematoporphyrin ether, DHE)或porfimer sodinm(Photofrin)。Photofrin是第一个被批准应用的光敏剂,1993 年Photofrin?在市场上出售,在加拿大首先用于治疗早期膀胱癌,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荷蓝、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获得政府药监部门批准,可分别用于食管癌、肺癌、膀胱癌、宫颈癌与皮肤癌中的某些类型肿瘤患者的常规治疗。
第二代光敏剂包括5-氨基酮戊酸(5-ALA)、meso tetrahydroxyphenyl chlorin(mTHPC)、初卟啉锡(tin etiopurpurin, SnEtz)、亚甲基蓝 methylene blue 和亚甲苯蓝(toluidine blue)、zinc phthalocyanines 和aluminium phthalocyanines、苯卟啉 (benzoporphyrin) 衍生物,以及lutelium texaphyrins (Lu-Tex)、mono-l-aspartyl chlorine e6 (talaporfin sodium, NPe6)。第二代光敏剂部分地克服了第一代光敏剂的缺点,表现为光敏期短,作用光波的波长较长,因而增加作用的深度,产生的单态氧也较多,对肿瘤更有选择性。
5-ALA为血红素的前体,本身不是光敏剂,没有光敏活性。可口服,在体内经ALA脱水酶及一系列酶促作用,转化为光反应性原卟啉Ⅸ衍生物(PPⅨ),代谢旺盛的肿瘤细胞吸收ALA明显增加,产生大量的PPⅨ,并蓄积在细胞内,经激光照射后发生光动力反应,杀伤肿瘤细胞。由于ALA本身是正常细胞的成分,毒性很低,但穿透力只达0.3~0.5cm,主要用于非肿瘤性疾病(如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光化学性角化病)和表浅肿瘤的治疗。ALA的半衰期很短,一般在3~6hPPⅨ的浓度达高峰,24h后各器官已很少显示PPⅨ的荧光。
国产的癌光啉、血卟啉单甲醚、叶绿素光敏剂CPD-4等,在PDT治疗中也显示良好效果。
第三代光敏剂Foscan 已于2002年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被欧洲CE认证。其穿透力达到约2cm, 波长652nm。
光敏药物与抗癌化疗药物不同。光敏药物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的组织中很快形成不同的浓度分布,然后又以不同的速率下降,并在数天后大部排出体外。摄取了药物的人体组织,如果没有受到光的照射就不会引发光动力反应、产生细胞毒性。即使受到了光的照射,只要光的波长、辐照量或组织中的药浓度未达到一定要求,细胞也不会受到大的损伤。必须和专用的光动力激光治疗机联合使用才能对患者产生治疗效果。一般化疗药物的作用原理则完全不同,它们进入人体后无须外加条件和专用设备便具有细胞毒性,不但能杀伤癌细胞,对许多正常器官和细胞也能引起不等程度的损伤,是一种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2、照射光
照射光常采用可见红光。目前常用630nm或650nm激光。研究发现, 在深度超过1.2±0.5mm的肿瘤中引起坏死效应最为明显的是红光, 绿光在浅表肿瘤中更为有效, 而紫光则仅在深度小于 0.2±0.1mm的病变中最为有效。紫光的光敏杀伤效应是红光的12倍。
3、光动力激光治疗仪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世界各国的主要PDT临床研究中心,一直把氩激光泵浦的染料激光系统,作为PDT的配套光源。但这种激光系统需要三相电和水冷却,体积大,质量重,耗电多,使用不便,维护不利,在医院推广中遇到很大困难,目前这些激光器已被淘汰。最近几年,随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诞生,PDT终于有了实用的配套光源。半导体激光器体积小,效率高,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但价格较贵。
目前用于临床的光动力激光治疗仪主要是半导体激光器和高功率氦氖激光肿瘤治疗仪。
半导体激光仪有两种型号,输出波长分别为630nm和652nm。半导体激光由砷化镓半导体材料制造,安装在一个有皱槽的保护散热器组件上,高能风扇散热,无需水冷却,保证了低维护和可靠的激光操作,激光以连续模式运作。
近几年国内已研发成功1000mW高功率氦氖激光肿瘤治疗仪(波长为630nm),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新产品, 临床应用业已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深圳雷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630半导体激光仪性能稳定,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四、治疗方法
1、给药方法
PDT分两步完成。首先给患者光敏剂(必要时给药前需做过敏试验),给药后避光。然后,对病灶区进行激光照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光敏剂是Photofrin?,患者注射后通常需等待40~50h才进行激光照射。此时病变组织中的光敏剂浓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周边正常组织中的光敏剂浓度已降到低水平。选择这个时机照光,既可有效杀伤病变组织,又可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争取获得最佳的靶向性杀伤效果。
2、照射剂量
照射功率密度一般为100~250mW/cm2,能量密度为100~500J/cm2,视肿瘤的类型、大小、部位等具体情况而定。
照射深度的估计:据报道支气管癌照射剂量为495J/cm2(330 mW,30min),照射后切除肿瘤,发现肿瘤组织深度在3 cm以内有明显的退行性变化,正常组织无此改变。据此认为630nm的红光对肿瘤的杀伤深度为3 cm。照射前需清除肿瘤表面污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1 激光能量计算方法[1]
肿瘤厚度(cm) 照光功率密度(mW/cm2) 能量密度(J/cm2)
0.5 200 400
0.5~1.0 300 480
1.0~1.4 400 720
1.5 组织间插入照射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对肿瘤的杀伤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变区的照光剂量是否充分。由于光进入组织后会因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所以无论采用那种光照方式,一次照射的杀伤深度和范围都是有限的,必要时应重复进行,间隔时间根据肿瘤大小和范围而定,一般为2个月左右。
3、患者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病房要求:病房的门窗必须用黑色遮光布,采用小功率乳白色灯光照明或使用台灯;(2)患者注射光敏剂后需及时戴墨镜、入住暗房,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3)注射光敏剂40~50h后做PDT,必要时第二天重复一次;
(4)PDT术后三天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黏膜水肿情况,特别是支气管癌、喉癌PDT术后患者,以防喉头或支气管黏膜严重水肿导致起到阻塞。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激素两天;
(5)PDT术后第2天至4周注意观察支气管肺癌患者的肿瘤坏死情况,以防大块肿瘤坏死脱落造成气道阻塞或创面出血。必要时用气管镜清除坏死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食管癌患者也要注意穿孔及出血等少见并发症;1个月内随时注意患者皮肤暴露部分,出现光过敏性皮炎,及时抗过敏对症处理。1个月后先让小部分皮肤暴露在阳光下,证实无过敏症状才可外出。
4、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1)光动力仪产生的4级激光对眼睛有危险。应避免眼睛或皮肤暴露于光束,所有激光使用的区域必需给予保护措施。特别是当激光系统工作的时候, 所有的人一定要带护眼镜。不要注视正在定位的光束或直接通过光学设备观察激光射线。室内避免放置金属和玻璃等反射材料。必须注意在手术室门上贴上明显标志,防止未戴防护眼罩的人员进入治疗室。
保护眼镜应该使用适用于半导体激光波长范围 630 nm、光密度大于4的专用护眼镜,其他墨镜对眼睛保护是不适当的。合格的眼镜可以从代理商处得到。
(2)应确保防护套消毒,避免光纤污染。消毒防护套由PTFE材料制成,可反复使用和用普通消毒液消毒,推荐消毒方法为121℃的高温高压蒸气消毒。光纤不可高温高压消毒,但可用普通消毒液消毒。
(3)不要使用可燃或易爆、可能被激光点燃的麻醉气体。避免在设备操作场所使用其他的可燃或挥发气体物质。
(4)使用者应该在操作激光设备之前通读并且彻底地熟悉机器的操作手册。
5、光动力疗法的优点:
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疗法具有如下重要优点:
(1) 靶向性准:PDT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对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损伤轻微,这种选择性的杀伤作用是许多其它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2) 创伤性小:借助光纤、内窥镜和其它介入技术,可将激光引导到体内深部进行治疗,避免了开胸、开腹等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治疗时间短,48~72h即可发生作用。
(3) 适用性好:对肿瘤细胞具有相对选择性和组织特异性,但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癌组织都有效,适用范围宽。
(4) 重复治疗:癌细胞对光敏药物无耐药性,患者也不会因多次PDT而增加毒性反应,所以可作多疗程,无药物耐受性。
(5)根治或姑息治疗:对早期表浅的肿瘤,PDT可将肿瘤完全消除,达到根治效果。而对晚期肿瘤患者,或因高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血友病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PDT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6)协同治疗:PDT可与其它治疗产生协同作用。放疗、化疗或手术均不排除PDT。对放、化疗、手术失败的患者仍可选用PDT。
(7)消灭隐性癌灶:临床上有些肿瘤,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在主病灶外可能有散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癌巢,常规治疗手段只能去除主病灶,对隐性癌巢无能为力,但用PDT采取全膀胱充盈后表面照射的方法,消灭可能存在的所有微小病变,从而大大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8)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对于颜面部的皮肤癌、口腔癌、阴茎癌、宫颈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应用PDT有可能在有效杀伤癌组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发病器官上皮结构和胶原支架的损伤,使创面愈合后容貌少受影响、保持器官外形完整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9)毒性低微:毒性低,安全,不会引起免疫抑制和骨髓抑制。进入组织的光动力药
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足量光辐照,才会引发光毒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靶向治疗的方法。人体未受到光辐照的部分,并不产生这种反应,其它部位的器官和组织都不受损伤,也不影响造血功能,因此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是很低微的,治疗后患者恢复迅速,缩短住院时间。
6、疗效判断
1984年6月,全国激光血卟啉会议制定了“PDT疗效标准”:
(1)近期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可见的肿瘤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
显效(significant remission,SR):肿瘤的最大直径和其垂直直径或肿瘤高度的乘积缩小50以上,并持续一个月。
微效(minor remission,MR):肿瘤的最大直径和其垂直直径或肿瘤高度的乘积不足50,并持续一个月。
无效(no remission,NR):肿瘤无缩小或增大。
(2)中数稳定期:第一次治疗开始到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
(3)中数治疗后生存期:第一次治疗开始到死亡或末次随诊的时间。
五、临床应用
1、鼻咽癌
截止2011年,已有150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了PDT[2]。鼻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目前放疗为其首选方法。有少数患者出现癌复发或癌残留,不宜再做放疗或手术,PDT则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手段。Lorenz报道[3]35例复发或继发不适合其它治疗的头颈部肿瘤,PDT后局部控制率为60,无严重并发症。在这些患者中肿瘤的最大厚度为10 mm。
孙振权报道[4]191例鼻咽癌,其中120例为放疗后复发、71例为放疗后残留。PDT近期有效率为89.5;随访满5年的130例中,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4.6和25.4。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少数患者甚至获得临床治愈。
2、喉癌
美国学者Rigual[5] 提出PDT治疗口腔和喉癌的纳入指征是:
(1)年满18岁以上成人, 女性必须非怀孕期或治疗期间肯定能避孕、不育或绝经后;
(2)喉部中至重度异常增生或鳞型原位癌(CIS);
(3)喉部I期(T1N0)鳞癌,病灶深度不超过3 mm;
(4)活检确诊;
(5)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评分0~2分;
(6)患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他们有30名患者入组,其中26名可评估,随访15个月(7-52月)。24名(92.3)患者痊愈(CR),1名(3.8)部分缓解(PR),1名(3.8)无效(NR)。失败或复发的患者均接受了激光、放疗或手术治疗,均达CR。暂时性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疼痛、声嘶和皮肤光毒性。所以认为PD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口腔和喉异常增生及早期癌变的方法。
Biel[6]也发表过115例T1和T2期喉癌患者接受PDT,单一治疗后CR达91.3。
PDT对喉癌早期可达根治效果,对晚期喉癌则需与消融治疗结合,可达姑息性治疗效果。笔者曾治疗6例晚期喉癌,均达PR。
3、气管-支气管癌
(1) 适应证
①根治性治疗:主要用于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 如病变表浅,直径1cm;内窥镜下能看到病灶,且肿瘤所在部位能被光纤对准。无远位血行或淋巴结转移。 p=
②姑息性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期肺癌的治疗,先采用消融治疗,驱除管腔内肿瘤,疏通管道、改善呼吸功能,然后采用PDT,消灭残余肿瘤,有些患者可获得病情控制,为外科切除创造条件。
③手术、放疗后的局部残留或复发之小病灶。
④与激光、电凝、冷冻、放疗、化疗等配合应用。
(2) 疗效
PDT疗效与肿瘤直径明显相关[7]。对肿瘤直径1cm的早期肺癌,PDT后近期临床治愈率达90,26例PDT后随访:9例死于其它原因,仅1例死于癌复发,16例无瘤生存,其中3例存活已经超过5年。但对肿瘤直径1cm、多支气管内病变、管腔有堵塞的肺癌患者,残端癌的复发率达23。虽然残端癌初始对PDT仍有效,但复发率仍高达75。所以,对支气管远段有阻塞的患者,PDT应结合放疗或Nd:YAG激光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本曾报告用PDT 治疗的264个病灶,分为四组:肿瘤最大直径0.5 cm= 0.9= 2.0=2.0 cm 组, CR分别为94.4, 93.5, 80和44.1,表明肿瘤大小和深度与疗效明显相关。最近用气管内超声制定PDT治疗计划和评价疗效。用蓝色的荧光支气管镜也能准确地诊断和定义Tis的程度和支气管黏膜皮下癌症的深度。也可用于治疗后效果的判断。对病变广泛(从支气管近端到远端都有,或超过一个肺段或对侧肺也有),PDT更适合。既可作为单独治疗方案,又可作为手术前的治疗方案,以减小肿瘤,缩小手术范围。对晚期的肺癌患者80~85都适合行PDT,能达到PR或CR,特别是呼吸困难的患者效果更明显。对腔内阻塞的患者,PDT与热消融同样有效,且持续时间更长。IV期的患者 PS很差不适合PDT。PS2 strong=的患者2年存活率达40,而2的患者只有5。早期浅表肺癌是PDT的首选指标: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者,气管内残余肿瘤浸润或复发,多发的肿瘤。
对肿瘤直径1cm的早期中央型肺癌, 第一代光敏剂Photofrin的疗效有限,近年来日本应用第二代光敏剂NPe6(吸收波长为664 nm)取得非常好的疗效。Usuda报道[8]70例肿瘤直径≤1.0 cm和21例直径1.0 cm的肿瘤,用NPe6-PDT后CR分别达94.0(66/70) 和90.4 (19/21)。对气道内大的肿瘤先用高频电刀清除后,再用NPe6-PDT后也能有效地消灭残余肿瘤。
Moghissi[9]还报道了Nd:YAG 和 PDT 的序贯治疗。先用Nd:YAG激光去掉大的腔内肿瘤,4~6 周后再用PDT消灭残存的肿瘤。症状的改善程度和存活率均优于单独的PDT和Nd:YAG组。有些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用化疗和PDT治疗,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大量的Meta分析,许多作者建议[10]在早期肺癌选用以下方案(根据权重系数,由B→I可选方案依此减轻):
① 对那些早期表浅、不能手术的鳞癌,PDT应作为一种治疗方案,推荐意见为B。
② 对那些早期表浅、能手术的鳞癌,PDT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案,但需进一步比较两者的优势,建议I。
③ 对那些早期表浅的鳞癌,高频电切应作为一种治疗方案,建议C。
④ 对那些早期表浅的鳞癌,冷冻应作为一种治疗方案,建议C。
⑤ 对那些早期表浅的鳞癌,近距离放疗应作为一种治疗方案,建议C。
⑥ 对那些早期表浅的鳞癌,Nd:YAG激光不应作为一种治疗方案,建议I。
对于腔内弥漫性肿瘤,亦可先采用APC将较大的肿瘤消除,再放置气管内支架。对放置内支架复发的病例,亦可用APC将肿瘤清除,随后再辅以PDT,以进一步消除残余肿瘤。但内支架会阻隔激光的透入,最好在内支架置入前行PDT治疗。
笔者曾报道[11]20例晚期气管-支气管癌,对于腔内较大的肿瘤,先用APC将其消融,1周后再用PDT,消灭其残余肿瘤,有效率达100。
对于中央型肺癌,既有腔内肿瘤,又有腔外肿瘤,则采取APC与氩氦刀相结合的方法,以消除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
对腔内弥漫性肿瘤或较大的肿瘤,亦可采取PDT与放疗或化疗相结合的方法,以取得协同治疗作用。但放疗与PDT需间隔1个月,任一方法在前均可。PDT与化疗结合,需化疗在前或同步,切不可化疗在PDT之后,否则疗效将下降。
PDT目前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Lee[13]报道1例小细胞肺癌用PDT治疗后,再结合放、化疗达CR,随访2年无复发。
(2)禁忌证:
①血卟啉症及其它因光而恶化的疾病。
②已知对卟啉类或对任何赋形剂过敏者。
③肿瘤已侵犯大血管及邻近主要血管。
④计划在30天内行手术治疗者。
⑤存在眼科疾病需在30天内需要灯光检查者。
⑥现在正在用光敏剂进行治疗。
⑦光纤无法到达部位的肿瘤。
⑧气管肿瘤致重度狭窄者。
(3)主要并发症:
①穿孔:PDT后肿瘤组织坏死形成纵隔瘘;
②出血或阻塞:肿块坏死脱落,创面出血;
肿物坏死脱落后,质地较脆,可与冷冻结合,将坏死物取出。
③狭窄:PDT后局部纤维化疤痕形成狭窄;
④急性黏膜水肿:PDT后48h内出现支气管及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阻塞。
van-Boxem[12]比较了17例支气管癌患者接受支气管镜下的单纯电烧灼术(BE)、6例PDT和6例Nd-YAG激光照射后,镜下所见气管壁疤痕化和组织活检所见黏膜上皮下纤维化的程度。结果表明,治疗后气管壁明显疤痕化BE组为29(其中一例伴有管腔狭窄50),PDT组占67并伴管腔显着狭窄。Nd-YAG组占83(其中一例伴有管腔显着狭窄)。管壁活检发现有中至重度纤维母细胞增生BE组占7,PDT和Nd-YAG组各占60和67;过度的基质增生三组各占0、40和50;致密的胶原形成三组各占12、40和33。与BE组比较,PDT和Nd-YAG组气道疤痕化和上皮下纤维化更明显。临床上应选择适当的方法。
4、胸膜、腹膜间皮瘤
常规方法治疗胸膜、腹膜间皮瘤的效果常不理想。PDT与外科切除结合,可明显提高疗效。Moskal等[14]报道40例,先进行外科切除,紧接着实施胸腔内的PDT。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2年预估生存率为23,其中I、II期患者分别为36个月和61,说明PDT与外科协同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笔者在气管镜代胸腔镜下氩气刀结合光动力治疗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 术后3天患者恢复良好,气憋减轻,食欲增强,能下地活动。存活8个月。
5、其它
PDT不光在气道恶性疾病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在良性疾病中也有很好的疗效。在难治性良性肉芽肿,PDT可破坏新生肉芽组织,减少复发。在感染性疾病中,韩国学者用于治疗上颌窦细菌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笔者曾用PDT治疗1例喉癌伴支气管结核的患者,两个部位同时行PDT,结果喉癌达PR,支气管结核达CR。
九、技术展望
PDT对早期中央型肺癌或癌前病变可达治愈效果,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结合荧光支气管镜或窄波光支气管镜、超声内镜等先进技术手段,首选PDT能提高治愈率。对晚期晚期,则需结合消融治疗,先清除腔内肿瘤,再结合PDT,可消灭残余肿瘤。近年来,新的光敏剂如NPe6和有两个光子吸收峰的光敏剂[15],能明显增加PDT的破坏深度,对腔内较大的肿瘤也可发挥很好的疗效。目前光动力治疗仪均为单一波长的机器,今后将会生产出具有多个波长的激光仪。光敏剂的发展方向将是有多个吸收峰、波长更长的药物,使其照射深度更深。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皮肤光毒性,以不避光、短期内吸收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