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指谁:道家始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0: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20:24
名人语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五十章》
人物评价
老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 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 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人。
人物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聘,生于公 元前571年的楚国苦县(今河南鹿 邑),老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他出 身于士大夫家庭,虽自幼失去双亲, 受了不少苦,但他勤学好问,善动脑 筋。同族人见他聪明好学,便为他 请了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老师商 荣,教给他殷商礼制的知识。另外, 李耳还十分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感悟 书本以外的东西,因此,他的学识和 思想便渐渐地成熟起来。
约公元前551年,刚过20岁的李耳成为东周王室的守藏史,这使他有机会 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久,李耳成为当时的饱学之士。虽然他刻意地隐名为学, 他渊博的知识还是使他名扬天下。这之后,人们开始尊称他为老子。这时的老子一方面研究、修养自身,一方面教诲别人,传播道理,倒也自得其乐。
孔子年轻的时候也曾慕名而来,登门拜访。老子曾这样劝告孔子:“孔丘 啊,你所要倡导的周礼,不过是先王时代的遗物,而原先发起它的人,如今恐怕 骨头都腐烂了,留下的只不过是他们的空言,已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如果讲 礼的君子遇到明君,倒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倘若生不逢时,便如那飞蓬一样,身不由己而流离失所啊!”就在孔子临走前,老子还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高 明的商人会深藏宝货而不露;那些德高望重者,容貌多如同愚人。舍弃你身上 过多的傲气和欲望吧,也不要故作姿态或踌躇满志,因为这些东西对你并没有 多少益处。唉!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孔子
据说,孔子从老子那儿回去后,三天没有说话,弟子问他原因,他叹口气说:“如果某人的思想如飞鸟一样放达,我可以拿如弓箭般准确的论点来制服他;如 果对方的思想像麋鹿一样敏捷,我可以以猎犬般的敏锐来捕捉它;如果对方的 思想像鱼儿一般遨游于深渊,我可以用鱼钩来诱捕它。但是如果对方的思想像 蛟龙一般,可以腾云驾雾,无影无踪而捉摸不定,我就没有办法来对付它了。我 所见到的老子,他的思想境界就像一只遨游于太虚幻境中的龙啊,令我困惑难 解,把握不定,我都分不清他到底是人或是神啊!”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逐渐强大,相互征伐,而周王室内部把持政权的诸公卿 士,也争权夺利,明争暗斗,致使王室日渐衰微。老子因为得罪权贵,被革去了 史官之职。作为精通周朝礼制的史官,老子早就听说鲁国是保留周礼最完备的 国家,便径直投奔而去。在齐鲁大地颠沛流离了几年后,老子的见识更多了。
公元前530年,由于周王室发动政变,原来的政敌倒台,老子又被召回重任周守藏史。
老子的思想主张都保存在他的《老子》—书中,该书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 字。因为该书所讲的是有关道与德的问题,后人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或《道 德经
》。
老子哲学
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是神在统治着宇宙间的万物。神就是天,它是万物的 主宰,所以,人人都对天帝满怀敬畏的心理。但老子却否认天帝支配万物的思想,他说:“天帝无情无义,对于万物如同人们用草扎的狗一样,玩过几天之后就 扔掉了,根本没有什么爱憎。
”老子的这种看法和春秋时期人们已经了解的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因为当时的历学家已知道冬至、夏至的周期,也已发现了木星12年一循环的规律等。
老子最先推出用“道"来解释万物的本源。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的原始,万物的根本,它永远不变地存在,不 停地在天地万物中运行着。为此,老子概括了一个最高实体“道"作为宇宙的本质,从总体上说明了世界的构成情况,在哲学的认识论上无疑是一大进步。即 使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相比,它也是进步的,因为它体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 深化和拓展。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抽象思维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老子学说的一大精髓,是他宝贵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 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和变化。他发现,在自然或人类社会中,不仅存在着阴 阳、有无、美丑、贵贱、难易等等对立,就是这些对立面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的关系。比如,他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后人曾依此写出《塞 翁失马》的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不仅如此,
他还意识到了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事物发生质的变化。他 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 说,细小的嫩芽,可以长成合抱的大树;从一堆泥土筑起,可垒成九层之台;从迈 出一步可以达到步行千里。这都是一个由量变逐渐演变到质变的过程。
老子推崇以柔克刚
老子十分推崇以柔胜刚的道理,认为表面刚强的东西虽然锋芒毕露,但生 命力却很短暂,而看似阴柔的东西,似乎也缺乏力量,但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庄子》一书曾记载这样一件趣事:据说因为老子的长寿,众人很是羡慕。一天, 有人向他请教长寿的秘诀。老子张开嘴,指着自己的口腔问对方:“你看我的牙 齿还有吗?”那人笑着说:“没有了。”老子又指着自己的舌头问:“你看我的舌头 还在吗?”那人迷惑不解地说:“当然有呀!”老子于是笑道:“你也知道,牙齿比 舌头要坚固得多,可是坚固的牙齿没有了,而柔软的舌头却仍然还在。这下,你该知道我长寿的原因了吧!”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为其政治主张服务的。他认为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守道。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道”又是那样的无欲、无为 与无名,所以人也应当无欲求、无所为,不求功名。由此,他提出统治者治理国 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就是要让人民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认为天下的 禁令越多,人民就会愈陷于贫穷;武器越多,国家就愈陷于混乱。
老子头脑中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清静状态:人们满足于质朴的风俗 和生活习惯,邻国可以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人们至死不相往来。
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老子的道家学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