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9: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1:45
“故里落了梦,森旅迷了鹿”是什么意思
“故里落了梦森旅迷了鹿”是在旧地里遗落了梦,或者梦想;或者是在旧地或者回忆里忘了梦想,迷失了方向。
得鹿为鱼是什么意思
得鹿:(1)指虚幻的人世富贵。
(2).比喻取得天下。为鱼:喻遭受灾殃。大概意思是毕竟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够获得富贵呢,不知道哪天就遭受灾祸了。
宋田父梦樵鹿典故
典源出处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一作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释义用法
郑国有个打柴的人,途遇惊鹿,将它打死后藏在坑中,又盖上柴草。自己以后又忘记,以为是做梦,道上讲给别人听。有人听到了,根据他讲的寻到死鹿弄回家中。打柴人夜里又梦见藏鹿之处,及取鹿之人,第二天早晨寻到此人,二人争鹿,至士师(法官)处诉讼,士师认为梦之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分开。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以为难辨真伪,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后以此典形容真伪杂陈,迷离虚幻,得失无常。
用典形式
①宋·黄庭坚:“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清·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②宋·苏轼:“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宋·陆游:“世事本来谁得鹿?人生何处不亡羊?”
③宋·辛弃疾:“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
④宋·张炎:“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⑤宋·陆游:“灵府长悠闲,蕉鹿乌能感。”清·丘逢甲:“荣枯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世上有几个人得到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这两句话出自《杂诗七首》,原诗如下,
宋黄庭坚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译文如下,
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劳心耗神头发变少,世上有几个人得到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扩展资料:
1、毕竟几人真得鹿,化用蕉鹿梦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后遂用"蕉鹿梦"等比喻虚幻迷离、得失无常,以及稀里糊涂、犹如做梦的状况。
2、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人会做出各种表现,取决于他认为自己是什么。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后用梦为鱼比喻遭到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