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全景沙盘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4: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1:54
红旗渠全景沙盘图:壮志儿女劈太行,漳河穿山来
在豫西北的林县(今林州市),太行山脉东麓的山区地貌令人震撼。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何一项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此地诞生?其源头又在哪里?这一切,要从林县的历史说起。
林县,一个位于豫西北的山区小县,因地质构造原因,石灰岩分布广泛,多裂隙和溶洞,导致地表水极易流失。浅层地下水资源匮乏,挖井开采也极为困难。解放前,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吃水难如油,十年不丰收的现实让人苦不堪言。据史料记载,数百年间,自然灾害频发,大旱绝收的年份高达三十多次。缺水问题,成为了林县人民的心病。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虽陆续开展了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但对于干旱严重的林县来说,这些努力只是杯水车薪。当1959年再次遭遇大旱,之前的水利工程全部失效,寻找新的水源成为当务之急。浊漳河,流经林州北部,常年水量充沛。如果能引漳入林,就能解决千年缺水问题。但要将浊漳河水引流到林县并非易事,因为河流在流经林州时水位远低于林州盆地的海拔,且水流量因地质原因层层渗漏。
1960年,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红旗渠工程的设计师吴祖太迎难而上。他翻阅大量水文地质资料,实地勘测,设计出红旗渠的初步蓝图。决定从山西平顺的侯壁断作为引水点,筑坝修渠,利用落差把浊漳河水引流到林县。同年2月,红旗渠工程启动。
红旗渠的源头、渠首枢纽工程位于崔家庄。在这里的浊漳河边,一条长70米、高3.5米、宽13米的拦河坝横卧于河道中。不远处的河道里,就是红旗渠源隧洞。1960年2月10日,林县的500多名男女民兵在这里开始了筑渠截水的壮举。尽管当时处于初春枯水季节,但筑坝工程仍面临诸多困难。当截流工程进入最后阶段时,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普通民兵们高喊口号,自发跳入激流中排成人墙,保障了大坝截流的成功。
红旗渠渠首枢纽工程耗时五年完成,包括拦河坝、进水闸、泄水闸和引水渠等部分。平顺人民与林县人民并肩作战,谱写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王家庄是红旗渠的必经之地,也是牺牲最大的村庄之一。著名的“双龙洞”就在此处,这里也是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的牺牲地。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在排查隧洞隐患时遭遇塌方不幸牺牲,那一年他仅27岁。
红旗渠横穿平顺县境十几公里,多个村庄都为其建设做出了无私贡献。一条红旗渠,半部血泪史。30万林县儿女凭借毅力和双手削平了山头、架设了渡槽、凿通了隧洞,终于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当闸门开启、漳河水滚滚而来的那一刻,无数人激动得嚎啕大哭。
红旗渠不仅是党和人民在太行山岩上刻下的丰碑,更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是河南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战天斗
地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