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7: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2:37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以及规划编制和实施等方面。
首先,在法规和标准建设上,需要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如完善建设工程防灾减灾内容,起草《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并修订《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各地应制定配套法规,构建全面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监管体系。
其次,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涵盖抗震、抗风、防洪等多个领域,要求在设计规范中整合灾害关联性和多灾种防灾要求,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标准需注重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重点标准涉及城镇防灾规划、避难场所建设、地理信息共享和标识等。
防灾减灾防控机制和绩效评估制度的建立,涉及定期分析灾害形势、公布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以及灾后绩效评估和标准改进工作。
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设防监管也非常重要,需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全面推动市政设施抗震设防论证,并加强监管手段。
城乡防灾规划监管制度的强化,要求将防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严格的规划审批和实施审查,同时进行监督检查。
规划编制和实施方面,涉及省域城镇体系的防灾原则要求,城镇防灾规划的编制,社区、村庄防灾规划的推进,以及城乡防灾规划的落实,确保防灾设施齐全和避难疏散空间。
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是重要环节,通过城镇防灾规划和绿地系统防灾,建立综合防灾体系,制定设计规范并加强日常管理。
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能力提升,包括新建和现有设施的防灾减灾措施,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房屋建筑抗灾能力的提高,包括大型公共建筑的鉴定加固、旧城区房屋的抗震能力提升、村镇工程的防灾指导,以及历史价值建筑的保护。
最后,提升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灾害信息收集机制,以及对灾后恢复重建的科学指导。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9月14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质〔2011〕141号印发。该《规划》分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