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7: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20:23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乡建设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防震减灾法》,明确了城乡规划中的防灾需求,规定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及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有了明确指导。
建筑工程抗灾设防监管加强,抗震设防成为重要监管内容,特别是在超限高层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中。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方面,各地城市如泉州、南通等积极编制和修订防灾规划,实施了抗震防灾试点。村镇抗震设防工作取得进展,如新疆、云南等地的抗震安居工程,提高了农村民居的抗灾能力。
然而,问题也日益显现,包括灾害管理的“重救轻防”现象、防灾规划的编制不足、城乡建设中的防灾薄弱环节以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欠缺。自然灾害形势严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城镇化进程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新要求,城乡二元化管理导致的防灾能力不平衡也亟待解决。
面对这些形势,未来“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需要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更注重预防和应急准备,加强防灾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力度,同时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适应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挑战。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9月14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质〔2011〕141号印发。该《规划》分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