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妇人的发髻叫什么名字(女子发髻的变迁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7: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08:48
先秦时的发髻比较简单,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朝代,女子同样也需为生活而劳作,这时的发髻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相对简单,双髻和环形发髻成为了时代的主打。
古代女子发髻的变迁: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梳妆打扮的目的,在于将自身的美表现出来。青衫烟雨客,似是故人来。
说到妆容,首先漂亮的发型是必不可少的,古代以头发闻名的第一位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
从张衡的《西京赋》中可以窥探,其发美非同一般,“卫后兴于鬓发,飞燕宠于体轻”。
《汉武故事》上还说“上见其发美,悦之,遂纳于宫中”,由此可以看出皇帝的爱美之心,不一定是容颜,也可能是美发。
第二位是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据《南史》记载,张丽华的头发长七尺,光可照人。
南朝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五厘米左右,也就是说,张丽华的头发大约有一米八左右,乌黑亮丽。
甚至可以像镜子一样照人,拿怕是放到各中保养品乱飞的现代社会,能顶着这样一头秀发,也实在是令人艳羡的。
古代未婚女子多梳鬟,已婚女子多梳髻,《说文》中郑珍注:“谓盘髻如环。”也就是说“髻”就是将头发挽结成中空的环形。
不同朝代的女子发型都各具特点,比如唐朝的女子发型就透漏着强烈的华贵雍容,魏晋女子的发型就透漏着难掩的灵动仙气。
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不同朝代的经典发型,看看古人的审美吧。
先秦时的发髻比较简单,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朝代,女子同样也需为生活而劳作,这时的发髻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相对简单,双髻和环形发髻成为了时代的主打。
西汉时发型变得多样起来,最流行的是垂髻,就是在头顶梳一个发髻,在后脑处垂下来一部分头发,类似现代的头顶半挽的小丸子头。
但在一些贵族女子中已经开始流行起了高髻,将头发高高盘起,这种发型华丽但复杂,所以也只有在官宦之家的重大场合,贵族女子才会梳这样的发型。
一句“魏晋风流”,其实风流的不仅仅体现在男人身上,女子也未逊色,人们崇尚仙风道骨,审美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女子的发型。
把鬓发梳成薄薄的一片,仿佛飞在云端的仙女,给人以飘逸之感,称之为“云髻”。还有一种飞天髻也很是受欢迎,为了能使头发前倾,假发开始被广泛使用。
假发在古代也称“义髻”,从魏晋开始,真正被用的出神入化的是唐朝。据说杨贵妃就喜欢带义髻,穿黄色衣裙,天宝年间有童谣唱:“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
唐朝是个极为繁荣且开放的时代,女子主政司空见惯,她的发型也较其他朝代更有“侵略性”。
唐代女子发髻有几十种之多,最流行的当属高髻,又称峨髻,顾名思义,这种发髻的特点就是高,非常高。
有多高呢,有几十厘米高,有誓于男子比肩,甚至超越之感,所以我说唐朝女子的发髻有“侵略感”。
宋朝的皇帝大都比较节俭,上行下效,宋朝女子的发型也都比较端庄简单,唐朝流行的义髻在这里成了违禁品。
宋朝开始流行起了冠,“冠”,帽也,宋朝女子特别爱戴冠,是非常流行的头部装饰。
“冠”的材质五花八门,有珠冠、花冠、角冠、团冠、山口冠、垂肩冠等多种冠饰,最广为人知的还要数珠冠和花冠。
珠冠大多为礼冠,所以品级不同装饰物的规格也不相同,《宋史·舆服志》记载“中兴,仍旧制。其龙凤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株,应乘舆冠粱之数,博鬓,冠饰同皇太后,皇后服之”。
可见宋朝后宫女子的礼冠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
在《宋仁宗皇后像》中也可以发现,曹皇后头戴的珠冠是金属质地的覆钵形头冠,冠上镂空雕刻有龙凤纹饰,冠上有双翅、珍珠宝石等装饰,体现出曹皇后身份的尊贵。
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异域风情的发髻开始见诸发端,但大都还是沿袭着前朝的习俗,有高髻,也有低髻。
其实一个国民的服饰是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强盛程度的,明朝端庄的桃心髻是最为流行的,桃心髻不是明朝独有,但在桃心髻上佩戴上大气的点翠首饰,却是明朝女子的特点。
清朝是满族女子最开始梳的是小两把头,就是简单在头顶上抓出两个小发髻。
后来,很多贵族女子开始佩戴钿子或者是旗头,旗头上有珠翠也有花朵,也是比较贵气的。
民国是一个很传奇的时代,民国美人既有传统的内敛,又有勇气追逐时代的潮流,他们成为一道独特而令人叹赏不尽的风景。
双辫式、欧式宫廷卷发、鬟燕尾式、挽髻发式、手推波浪纹发式、浪漫的长卷发式、垂丝前刘海髻发式。烫发和短发是这个时代和前面所有朝代的最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