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7:28
探讨佛教教义,从《华严经》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一障一切障,一断一切断的观念,这在〈普贤行品〉和〈小相品〉中有所体现。〈性起品〉进一步阐述,如来之身内,自然流露出对所有众生的菩提心,修习菩萨之道,最终达到等正觉的境界。贤首在《华严经探玄记》中解释,若在圆教的视角下,众生自古以来皆已发心、修行、成佛,无新旧之分,"若圆教即一切众生并悉旧来,发心亦竟,修行亦竟,成佛亦竟,更无新成"。
对于为何现有众生还未即刻成佛,贤首以初入人天位为例,指出在尚不能空观人天众生的当下,更难以理解圆教的实相。他强调,我们看到的现世众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尚未成佛,而是需要破除情见,一旦法界圆现,所有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法界圆现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这是对成佛可能性的深刻揭示。
然而,有人质疑既然众生皆可成佛,为何还要有发心、修行等过程。贤首用六相圆融的概念解答,说明成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包括修行、发心等环节的整体成就。"若成佛门中总成,若修行门中总修行,若发心门中总发心",他强调这种一即一切的妙理,揭示了佛法中无尽的智慧。
总的来说,情见未破阻碍了成佛的显现,但只要认识到法体的本性,众生成佛的教义就坚不可摧。一即一切的观念,揭示了佛法中的深远意义和修行的完整过程。
扩展资料
华严宗之断惑说。此宗以‘法性融通’、‘缘起相由’二门为教义根基,对一切诸法盛论一即一切、重重无尽缘起之理。依据此宗‘一即一切’的玄理,可推衍出在根本上断一烦恼,则一切烦恼皆断(一断一切断)。一人成佛,则于其身中,亦可普见一切众生皆已成佛(一成一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