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10:13
坛紫菜的养殖加工历史已有三十多年,但其产业链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种菜技术、养殖方式和加工能力上。首先,种菜选择缺乏科学依据,采用自产孢子和自养苗种,导致种质退化问题突出。其次,养殖技术相对落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效率。再者,坛紫菜的加工环节是产业发展的短板,市场竞争力不足。
为改变这一现状,正计划通过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出高产、抗逆的优良品种,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这包括进行体细胞克隆和人工诱导等研究,以培育出稳定、优质的种质资源;研究大规模育种技术,采用室内果孢子采苗和丝状体培育等手段;同时,将根据海况条件制定安全高效的栽培模式,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规程。在加工方面,将开发坛紫菜的一次和二次深加工技术,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考核目标明确:一是培育出1-2个优质、高产的坛紫菜品种;二是建立育种中心,确保苗种培育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3年内育苗能力提升至6000亩;三是研发和推广大规模育种和海上栽培模式,显著提高良种产量和经济效益;四是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线,研发新品,如紫菜休闲食品和紫菜饮料等。
通过这些举措,坛紫菜产业有望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提升整体竞争力,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扩展资料
坛紫菜,俗名紫菜、乌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可人工栽培的海藻。 坛紫菜历史悠久,最早因福建省平潭县主岛海坛岛而得名,早在宋朝太平兴国三年就被列为贡品,目前福建、浙南沿海多有种植。坛紫菜味美价廉,资源丰富。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品位极高的营养保健食品,素有“营养宝库”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