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紫甘蓝立枯病病原形态特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3: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8:53
青花菜和紫甘蓝常见的病害之一是立枯病,其病原体主要为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G-4,也称为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这是一种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其特征是非产孢的丝状结构,形态与子囊菌和担子菌相似,且存在菌丝融合现象。在融合过程中,菌丝可形成完全融合、不完全融合或接触融合的不同状态。
我国已确认并研究了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菌丝融合群在引起黄瓜、冬瓜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方面占据优势,是重要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寄主广泛,能引发多种作物的病害。AG-4菌丝融合群根据菌核形态和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又可分为AG-4 HG-I和AG-4 HG-Ⅱ两个亚群。在培养基PDA上,AG-4 HG-I的菌核呈现出暗褐色,而AG-4 HG-Ⅱ的菌核则为灰色至白棕色,约1/3至1/2的比例形成这种颜色。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类别,一类是具有多个细胞核的多核立枯丝核菌,菌丝直径大约在6~10微米。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即瓜亡革菌。在土壤中,这类菌会产生一层薄的蜡质或白粉色网状子实层,其产生的担子呈桶形或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通常带有3~5个小梗,并附着担孢子。担孢子形状为椭圆形或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为7.5~12×4.5~5.5微米,可以重复萌发并形成新的担子。立枯丝核菌的菌丝形成往往通过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或者菌丝之间的紧密结合。不同菌丝融合群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特性上有所差异,但具体致病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