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4: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0:14
宋代学者朱熹在《大学章句》中阐述道:“‘止’意味着追求至高境界而不受牵制,‘至善’则代表事物理应达到的极限。他强调,无论是提升自身的美德(明明德)还是亲近并影响民众(亲民),都应该力求达到至善的境地,坚定不移。”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在《中国的品格》中对“至善”给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至善即中庸之道。儒家自孔子时代起,就视中庸为最高品德。孔子曾言:“中庸作为德行,是最完善的,很少有人能长久保持。”在楼宇烈教授的解读中,“止于至善”就是追求达到中庸的境界,它有两个核心含义:一是“中”,即要求我们在处理任何事务时都要恰到好处,把握恰当的度。这里的“庸”既指通常的状态,又指运用,因此中庸也可理解为“用中”,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个‘中’的原则,它代表了一种永恒不变的准则。
只要我们能深刻理解并运用这一原则,无论面对何种大小事务,都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应对。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先辈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