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4: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10:12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炎症区域发挥免疫防御功能的细胞之一。如果是单纯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没有其他症状和血象异常,通常没有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常见于以下情况:
1、感染: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通常伴随发热以及感染部位的异常如咳嗽、腹泻等。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如流感、麻疹、风疹等,通常还伴随淋巴细胞的增高;一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粟粒性肺结核患者,有时也可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其它病原微生物比如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主要破坏中性粒细胞,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黑热病突出的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针对于感染因素,通常需完善细菌培养,明确感染微生物后应用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抗生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2、理化因素:放疗、化疗及长期接触X射线,可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一些抗结核药物、抗菌药物、干扰素、抗甲状腺药物等也可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患者通常有相关的服药和治疗史。需结合医生建议更换治疗方式、治疗药物,以缓解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的情况;
3、血液系统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一般还伴随其他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异常如红细胞数目减低等,以及一些全身症状如出血、口唇苍白、浑身无力等。需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联合应用多柔比星、依托泊苷、甲泼尼龙控制疾病发展,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应用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可应用雄激素进行促造血治疗;
4、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由于抗体对中性粒细胞的破坏,造成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需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5、肝硬化及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出现脾大伴脾功能亢进,可破坏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中主要以破坏中性粒细胞为主,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患者可能会有腹部包块、黄疸等症状。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中性粒细胞在对抗细菌感染等免疫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中性粒细胞过低,可能会引发感染等疾病,建议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要及时就医治疗,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升白药如利可君等,或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