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20: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5:23
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1) 重症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连用5~7d。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次,连用5~7d。
(3)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mg/kg,每日1次,连用5~7d。
(4)抗生素饮水对严重的该病爆发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发病猪大剂量肌注抗生素。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5)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1、不能只针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给药,要联合用药。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体内的常在菌,猪体对其有极强的免疫力,只有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时候多以继发或原发的形式出现。
2、要选择分布广、穿透力强的杀菌剂。副猪嗜血杆菌病可引起败血症,导致微循环障碍,病变器官多被渗出物覆盖,使药物很难到达靶器官杀灭病原,所以应该多选用杀菌剂彻底清除病原。
3、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死亡后可产生大量内毒素。药物虽可以杀灭病菌,但是无法清除内毒素,资料显示,内毒素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首要元凶。
4、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病例,要放弃个体而保大群。副猪嗜血杆菌病所引起的渗出均是不可逆病理反应,猪群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耐受力也比较强,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疾病反应,直到后期才明显体现出病态,此刻进行治疗为时已晚。
注意: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引起全身*染,各器官功能均有所下降,用药时一定要注意保肝护肾。
严格消毒: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加强饲养管理: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免疫
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离到该菌,增殖、灭活后加入该苗中)、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取得较好效果。种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的间隔。
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5:23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以仔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病原有15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主要血清型有4、5、12、13和14型。
副猪嗜血杆菌通常只感染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和厌食,可见到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不愿活动以及死亡。
防治本病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免疫接种,还要配合优良的管理措施,实行统一日龄断奶以及严格的全进全出制,不要将不同日龄的猪或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实行早期断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5:23
治疗:参考资料:百度空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5:24
君舒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副猪嗜血杆菌的劲敌。产品特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5:25
独立建100在仔猪断奶前后饮水每瓶对300斤水每天一次饲料加入蜂胶全抗每一百克对料100斤连用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