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稻谷的构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9 22: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1:45
稻作文化中,稻谷的构造细致入微。在幼年的稻叶阶段,其形状与杂草相似,呈长扁型,通过叶耳和叶舌的特点来区分。叶耳是叶环两端的耳状突起,叶舌则是内侧的薄膜。稻叶的脉络平行,中央有明显中脉,绿色,边缘或尖端有时带有紫色色素。
稻的根系发达,初期呈胡须状,细短且多,随着植物生长,会不断延伸出小枝。当稻穗形成,每株稻穗约含200-300朵稻花,每朵花孕育一粒稻谷。稻花虽无花瓣,雄蕊雌蕊隐藏在内外颖的保护下。自体授粉时,雄蕊的花药破裂,花粉微小,随风或稻摇摆传播,与雌蕊的胚珠结合,形成胚芽,这是稻谷的主要食用部分,富含营养。胚芽附近,浆状的胚乳逐渐积累,使子房膨胀,绿色稻谷上可见细小的稻芒,即稻谷的芒毛。
稻谷的构造由外向内,包括稻壳(颖)、糠层(包括果皮、种皮和糊粉层)、胚和胚乳等。整个生长过程快速,从发芽到结实,最长时间一年,最快只需三到四个月。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稻种只需两三天就能发芽,抽出第一片叶子仅需三天,因此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选种时,农人会通过水选法,淘汰轻浮的稻种,留下优质的种子培育成稻苗。在湄公河下游,有一种独特的浮稻,生长在水中,最长可达8米,越南人称为魔鬼稻,是骆越人在湄公河等流域最早种植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