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三年并不遥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1: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4 22:53
高考离我并不遥远
20080611
虽然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但我感觉高考离我并不遥远。
高考第一天,父亲看《法制晚报》,读到一条新闻:北京二中一个考生,因心里压力过大,四肢发抖,无法完成考试。而这个孩子是复读生,已经考过两年,每次都600分以上,但还是不满意,今年是第三次考。
浪费了三年的青春,让人惋惜。今日读《读写月报·新教育》第二期,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学生为了把事情做得最完美而耗尽精力,那么,这种追求是一把双刃剑。”
高考后的第一天,接到大学同学的电话,他的女儿今年高考,估计成绩在640分左右。他向我打听我曾就读研究生的大学的有关情况,问我选什么专业最好。
我问他,孩子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兴趣?他说,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
我还了解到:同学的孩子很用心学习,每晚12点至1点睡下,早晨6点45起来。我建议他让女儿出去旅游散心,他说他建议过,但孩子不想去。
听到这些,我心中生出许多悲哀。
青春少年,除了读“书”,别的爱好和乐趣都被抹杀了。这是谁的过错呢?我把书字打个引号,我相信,她读的绝大部分是课本和复习资料,不是课外书、优秀文学经典。
很多家长在高考的指挥大棒下没有办法,让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听到很多父母对孩子说:再坚持几年就好了。
我以为,没有好了,孩子丢失的很多东西是不会再来的,这包括快乐的童年少年、良好的个人爱好和乐趣、健康的身体······
我的孩子虽然在小学二年级,但高考的压力已经到小学蔓延。之所以从老学校转学出来,就是因为那里高考的阴影实在太浓。学校曾组织一年级的小学生去北大清华参观校园,其目的非常明显。新学校是小区里最普通的小学,上面没有初中、高中,压力明显小些,但家长的压力不会小。尽管如此,我觉得,我和孩子暂且苟延残喘几年。
许多好心的妈妈问我:你有没有考虑小升初?
我说,当然考虑。
虽然我没有给孩子报奥数班、作文班,但我决没有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交手给学校。
我需要付出很多,也应该付出很多,这是我的责任。
怎样既学好课程,又保证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一直是我深思的问题。
今年的高考课程是:语文、数学、理科综合、英语、能力综合。
这与我当年高考的科目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语、英、数三门,似乎是永恒的。
仔细想一想,孩子现在就开始学习这三门课程,学到高三,要学12年,就那么难、那么费尽吗?尤其是学习语言。
幸好,在儿子上一年级的下学期的时候,我知道了薛瑞萍(网名:看云)――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和母亲。她给我这样的家长指明了学好语文的方法。加上阅读她的《薛瑞萍读教育理论》等书,和她推荐的《朗读手册》《破茧而出》等其它教育前沿的书籍,因她知道了中学语文教师郭初阳、历史教师魏勇这些不跪着教书的优秀教师,使我对孩子的教育,充满信心。
不少父母说:关于教育,我哪里懂呀。
是的,我们不懂教育,但可以一点点学。学习的动力来自我们对自己孩子的爱。不过我要强调一下,这个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爱,不是本能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爱,《睿智的父母之爱》给了我许多动力。
教育在线的李镇西老师说得好:“教育研究之所以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未必是因果、规律、物性,而是价值、精神和人性。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不是精确的,而是模糊的。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
教育在线的朱华贤老师说:“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科学,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标准。”
······
我深信,爱,会给我一个普通母亲,带来创造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