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01: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23年,中国政府一系列政策利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气象局发布《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方案(2023-2030年)》,提出加快国产气象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启动新兴技术如气象预报大模型的研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发布文件,鼓励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模型应用需求。国家数据局出台《“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科学支持大模型开发,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同时,多个省市也出台大模型产业发展措施,加速应用落地。
(二)AI大模型商业化曙光初现
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布局,围绕通用、行业及专家大模型开展竞争,形成“百模大战”。大模型在参数量、任务建模能力、学习及泛化性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各大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商汤科技、智谱华章等,以及高校机构均加入竞争,截至2023年,国内大模型数量超过238个。中小企业也推出垂直大模型,如蜜度智能校对领域“蜜度文修”及京东健康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
(三)多模态发展趋势
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升级,多模态成为行业热点。多模态AI模型通过融合不同类型的输入数据,提升能力与用户体验,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一波大模型发展为其他模态提供了技术参考,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通用转向行业。
(四)赋能与应用提升
人工智能大模型正从技术探索向行业深度应用转变。通用大模型向垂直大模型转型,应用范围涵盖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金融行业作为AI落地的先行者,已实现银行、证券等领域的应用,展现了生成和决策两类金融大模型的强大能力。
二、不利因素
(一)数据质量与标注问题
大模型训练依赖高质量标注数据,然而数据可能存在偏差、隐私问题,且标注成本高昂、难以自动化。
(二)大模型可解释性与可靠性
复杂大模型难以解释决策,信任度低,且存在可靠性与稳定性问题,需要更严格的测试与验证。
(三)成本与计算资源限制
大模型参数量巨大,计算资源需求极高,成本高昂,限制了小型企业及研究者的开发能力。
(四)能力差距与国产替代需求
当前,国内大模型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特别是与OpenAI的差距扩大。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但芯片与算力仍是关键瓶颈。
三、产业规模预测
预计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5,8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30%,至2028年规模预计达到7,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