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乐团创建中央乐团的前前后后——李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21: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9小时前
在50、60年代,中央乐团的辉煌时期,李凌的名字成为了老一辈人心中的象征。他们深深敬爱李凌,他的功绩和人品被无数人赞美。88岁的李凌,不仅熟知音乐历史,还关注着现代,询问北京音乐厅的经营状况,显示出他对这个音乐殿堂的深厚感情。
北京音乐厅如何成为乐团的排练场,李凌的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起初是电影院的它,因票房不佳面临困境。李凌敏锐地认识到乐团没有自己的舞台是不行的,于是建议将音乐厅改为演出场地,自己承担所有费用。经过改造,乐团开始在这里排练和演出,逐渐形成今日规模,并创立了每周的“星期音乐会”传统。
李凌重视人才,鼓励新作品和新人演出,对鲍蕙荞等新晋音乐家给予支持,通过减免场租和广告费用,使音乐厅得以盈利并资助新作品。他还效仿上海军乐团,引入外地演出和合作,丰富了音乐厅的演出内容,使音乐厅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带动者。
尽管文革期间遭遇困难,李凌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对音乐的热情,甚至在牛棚中依然练习书法,表示若不能搞音乐,就去为音乐会刷海报。80年代,面对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他组织小组支持新人和新作,成功地抵抗了潮流。
除了音乐厅的运营和人才培养,李凌还争取土地,为乐团建设,为音乐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领导力和对指挥角色的理解,对乐团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70岁后,李凌主动让位,期待新一代的接班人成长。如今,他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以花鸟为伴,享受着创作和欣赏音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