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20: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7:16
1985年2月,英国南极考察队队长J.Farman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自1977年起,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骤降约一半,形成持续至11月的“臭氧洞”,引起了全球关注。这个现象的出现与消耗臭氧的化合物息息相关。
这些化合物除了在雪种中被使用外,还广泛应用于气溶胶推进剂、发泡剂以及电子器件生产过程中的清洗剂。其中,长寿命的含溴化合物,如哈龙灭火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氯原子和一氧化氮(NO)是臭氧消耗的关键。全球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氯氟碳化物(CFCs),因其化学稳定性高,如CFC12的大气寿命长达102年,能够在对流层之外的平流层中稳定存在。在那里,在短波紫外线UV-C的照射下,CFCs会分解出氯自由基,参与对臭氧的消耗过程。
总的来说,一个物质如果要消耗臭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氯、溴或类似原子,参与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反应;二是必须在低层大气中稳定,具有足够的大气寿命以到达臭氧层。例如,氢氯氟烃雪种HCF22和HCFC123,虽然都含有氯原子,但它们的氢原子活性较高,易于在低层大气中分解,因此到达臭氧层的数量相对较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力远小于CFCs。
雪种是空调制冷剂的俗称,也称设备便携式冷媒(雪种) 雪种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制冷剂。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雪种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雪种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