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卫星是如何被发射升空而进入轨道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2:2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04:10
。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04:11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轨轨道。
① 地球同步轨道 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但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轨道,叫地球静止轨道。这种轨道的倾角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地面上的人看来,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选用这种轨道比较有利。地球同步轨道有无数条,而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
② 太阳同步轨道 是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度/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相同的方向经过同一纬度的当地时间是相同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这种轨道。
③ 极地轨道 是倾角为90度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常采用此轨道。
【人造卫星的用途】
一、人造卫星的用途如何决定?
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体」及「酬载」两部分。酬载即是卫星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星本体为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所携带的酬载而定。
二、人造卫星有哪几类?用途为何?
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0577.htm
人造地球卫星,究竟是如何被发射升空的?
仅凭人造卫星自身并没有足够的加速动力穿过厚厚大气层升上达太空中。为了帮助它实现这一目标,它被附在运载火箭上——运载火箭能够在它最终分离并落回地球之前使人造卫星迅速加速。为了尽可能地快速穿过大气层最厚的部分,人造卫星采取垂直发射的方式。在到达预定的高度,大多数火箭的驱动力就会用于增加水平...
人造地球卫星,究竟是如何被发射升空的?
卫星自身没有足够的动力穿过大气层进入太空,因此需要搭载运载火箭,火箭在将卫星送入太空后会分离并返回地球。为了快速穿越大气层,卫星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当达到一定高度后,火箭的推力主要用于增加卫星的水平速度,使其进入预定轨道。由于近地轨道上的地球引力最大,因此近地轨道卫星比中地球轨道或地球静止...
人造卫星是用什么运载工具发射到太空的
最后,每个航天器的发射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在航天系统中,发射场是卫星总装、测试和发射任务的后勤保障;运载火箭是提供动力源泉;地面测控网是保证天地联系的关键。所有工作都围绕航天器进行,为它的太空之旅创造条件。航天器是一个总称,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它们获得的大量有价值...
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
1、装载卫星的运载火箭在发射台通过各项检测后,由发射指挥控制中心下达点火命令,第一级发动开始工作,推动火箭徐徐升空。2、当火箭垂直上升穿过稠密大气层后,按程序指令,使第一级发动机熄火并自动脱落,与此同时,第二级发动机开始工作,推动二、三级火箭加速飞行并进行程序拐弯。3、到预定时间后,第二...
人造地球卫星要脱离地球吸引力,进入轨道,需要多快的速度?
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轨道的速度。第二、要人造地球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就是要靠强大的推进力才能把它送入太空,就要依靠多级的火箭去完成了,这也是人造卫星发射的第一阶段,就是火箭点火,每一级火箭推进都会耗费大量的能量,和燃料,并且在推进的过程中会自动脱落外壳,让它越飞越快,...
火箭推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卫星到太空后如何进入准确轨道?
回答:现在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实力的快速发展,火箭和卫星的发射时越来越厉害了。运载火箭主要是把卫星发射到固定的轨道位置,然后就掉下来回收后可以继续利用,主要起到运载作用。质量问题,运载火箭在搭载卫星升空途中,其动能都来源于火箭本身,当达到预定高度时火箭失去动力,而将最后的推力赋加于卫星,从而在进行...
穿越大气层而被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被烧掉呢?
当卫星进入轨道时,速度超过了7。9千米/秒。但是此时卫星离地更远,大气也更为稀薄。所以,在人造卫星发射过程中,它会与空气摩擦而升温,但与流星穿过大气层时相比,温度要低得多,所以不会被烧掉。但即使这样,火箭外壳的材料必须是耐高温的合金。为了减少人造卫星与大气层的摩擦,防止卫星燃烧采取的...
人类在不断发射卫星,那卫星是如何发射的?原理是什么?
卫星通信的原理是将卫星发射到赤道上方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使用卫星通信转发器接收从地面站发送的信号,将信号放大和转换并发送到其他地面站,完成两个地面站之间的传输。实际上,通信卫星是一个微波发射站 人造地球卫星可以在地球轨道s上运行,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第一宇宙速度(7.9 km/s),也因为...
人类的卫星是如何发射到其他星球的,动力是什么提供的?
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不是太高,多少会受到外层稀薄大气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下降。所以在卫星上一般还会携带少量的燃料,再装上几台小型发动机,用来调整卫星的姿态,并过一段时就升高卫星高度,维持轨道高度。这类燃烧目前都是化学燃料,如液氢或肼类物质等。地球大气层外没有氧气,燃料自己无法...
人造卫星是怎样发射的?
人造卫星是怎样发射的呢?运载火箭的发射轨道一般为三大部分,即加速飞行段、惯性飞行段和最后加速段。开始发射 首先,当装有卫星的运载火箭耸立在发射台上,全部准备工作完毕,按照”倒计数程序”进入最后预备阶段。随着地面控制中心的发射指令:”9. 8. 7.6、5. 4、3. 2、1 . 发射,第一级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