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0: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8:52
导读:我们过年时候会贴春联,有些地方是贴窗花或者门神,都是为庆祝春节而进行的习俗活动,但是门神很多,那么你知道门神年画有哪些吗?春联以往叫做桃符,想知道桃板桃符的更替过程,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门神年画有哪些
门神画后来扩大绘画题材,变成年节时期装饰屋宇、增添喜气的年画。《东京梦华录》卷十描述了北宋开封的年节市场:
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其中门神、钟馗、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等就是当时典型的年画题材。古代门神画中多画鹿、喜、宝马、瓶、鞍等象征物,“皆取美名,以迎嘉祉”。门神自汉至唐一脉相承,有《咏门神》诗曰:
金碧家家灿,迁除岁岁忙。
侯封沿汉号,剑佩俨唐装。
明代北京宫廷、浙江杭州过年都贴钟馗、福神、和合二仙等年画。清代苏州桃花坞门神画,“彩画五色”,多绘温元帅、岳元帅,而且多由远方商贩运往外地。天津宝坻人在扫舍之后,就贴年画,当地小儿最喜欢贴年画,年画的题材有《孝顺图》《庄稼忙》等,大人给小儿解说年画,寓教于乐。如《乡言解颐》作者李光庭所咏:
〔明〕王问《和合二仙图》
依旧葫芦样,春从画里归。
手无寒具碍,心与卧游违。
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
耕桑图最好,仿佛一家肥。
“年画”一词正式出现就是在《乡言解颐》一书中。
最早的年画印制基地大约是开封及开封附近的朱仙镇,朱仙镇的年画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民间传统。江苏苏州桃花坞、四川的绵竹、山东潍坊、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都是近世以来著名的年画产地。年画题材广泛,喜庆吉祥是其共同的主题,如鲤鱼跳龙门、连年有余、金玉满堂、岁寒三友、福禄寿、群仙赐福、天官赐福、招财进宝、文武财神、摇钱树、龙凤呈祥、天仙送子、榴开百子、新春大吉等都很常见。民间年画还是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的有效载体,常见的有:哪吒闹海、长坂坡、空城计、秦琼卖马、四平山、罗通扫北、西厢记、三娘教子、盗仙草、天河配、王小赶脚、钟馗嫁妹、老鼠娶亲、三岔口、忠义堂、文姬归汉、梁祝因缘、铡美案、魁星点斗、刘海戏金蟾等,多图画生动,情趣盎然。
门神
年画作为民间的艺术,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继承传统年画题材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新年画,如骑车仕女、抗战门神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杨柳青的齐健隆画店印制了一种宣传办学堂、满汉平等之类内容的“改良年画”。民国初年,上海商人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选用传统年画或新式风情为题材,画有公历纪元和农历的月份,名为“月历牌年画”,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当代广泛通行的新年挂历。我国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仍受群众喜爱。
桃板桃符的更替
桃板、桃符以及后来普遍出现的春联是新年大门的重要饰物。宋代以前门口悬挂的是桃符,桃符上写有辟邪祈福字样,桃符一年更换或刷新一次。有王安石《元日》诗作为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要表达的意愿越来越多,在桃符上的字也就越写越长,逐渐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吉祥联语。于是出现了春联这一新年门饰。相传五代后蜀国主孟昶是第一副名联的作者,由他撰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开创了春联这一雅俗共赏的文学新体裁(敦煌文书中有类似后世春联对仗工整的文字,年代更早,但是否为年节春联,还难确定)。古代还有一种“宜春帖”,原来是立春时写的单句的吉利话,贴在门楣上。这也是春节贴春联的来源之一。明朝之后,过年贴春联成为普遍的民俗习惯。
春联起源虽然是在唐末五代,但纸质春联的普及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清人陈尚古《簪云楼杂说》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特别重视过年贴春联,在定都金陵之后,除夕之前,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明太祖微服出行,见一人家没有贴春联,经询问,原来是一个不识字的阉猪佬,他还没有请人写春联。明太祖一高兴,就挥笔写下了如下联句: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下是非根。
这虽然属于民间传说,但也说明明代春联比前代普及。以春联表达主人的心境亦是古代联俗的传统。
苏州人夏愈是明代吏部小官,“清介而贫”。除夕,邀同乡学士钱溥和朋友沈粲在家中聚会,照例“当作一春联”,求沈粲写之,沈曰“座上无毡,且喜心安身内乐”,正构思下句,夏愈当即云:“吾已得之矣。”对曰:“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肚中饥。”因为夏家正对粮仓而居。钱溥闻此言后在新正三日,送来六十石米,以周济夏愈。(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
从除夕夜当作春联的叙述中,可见当时撰写春联成为重要年俗。明人刘侗等所写的《帝京景物略·元旦作》有:
东风剪剪拂人低,巧撰春联户户齐。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门神年画有哪些,桃板桃符的更替”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8:57
导读:我们过年时候会贴春联,有些地方是贴窗花或者门神,都是为庆祝春节而进行的习俗活动,但是门神很多,那么你知道门神年画有哪些吗?春联以往叫做桃符,想知道桃板桃符的更替过程,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门神年画有哪些
门神画后来扩大绘画题材,变成年节时期装饰屋宇、增添喜气的年画。《东京梦华录》卷十描述了北宋开封的年节市场:
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其中门神、钟馗、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等就是当时典型的年画题材。古代门神画中多画鹿、喜、宝马、瓶、鞍等象征物,“皆取美名,以迎嘉祉”。门神自汉至唐一脉相承,有《咏门神》诗曰:
金碧家家灿,迁除岁岁忙。
侯封沿汉号,剑佩俨唐装。
明代北京宫廷、浙江杭州过年都贴钟馗、福神、和合二仙等年画。清代苏州桃花坞门神画,“彩画五色”,多绘温元帅、岳元帅,而且多由远方商贩运往外地。天津宝坻人在扫舍之后,就贴年画,当地小儿最喜欢贴年画,年画的题材有《孝顺图》《庄稼忙》等,大人给小儿解说年画,寓教于乐。如《乡言解颐》作者李光庭所咏:
〔明〕王问《和合二仙图》
依旧葫芦样,春从画里归。
手无寒具碍,心与卧游违。
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
耕桑图最好,仿佛一家肥。
“年画”一词正式出现就是在《乡言解颐》一书中。
最早的年画印制基地大约是开封及开封附近的朱仙镇,朱仙镇的年画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民间传统。江苏苏州桃花坞、四川的绵竹、山东潍坊、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都是近世以来著名的年画产地。年画题材广泛,喜庆吉祥是其共同的主题,如鲤鱼跳龙门、连年有余、金玉满堂、岁寒三友、福禄寿、群仙赐福、天官赐福、招财进宝、文武财神、摇钱树、龙凤呈祥、天仙送子、榴开百子、新春大吉等都很常见。民间年画还是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的有效载体,常见的有:哪吒闹海、长坂坡、空城计、秦琼卖马、四平山、罗通扫北、西厢记、三娘教子、盗仙草、天河配、王小赶脚、钟馗嫁妹、老鼠娶亲、三岔口、忠义堂、文姬归汉、梁祝因缘、铡美案、魁星点斗、刘海戏金蟾等,多图画生动,情趣盎然。
门神
年画作为民间的艺术,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继承传统年画题材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新年画,如骑车仕女、抗战门神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杨柳青的齐健隆画店印制了一种宣传办学堂、满汉平等之类内容的“改良年画”。民国初年,上海商人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选用传统年画或新式风情为题材,画有公历纪元和农历的月份,名为“月历牌年画”,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当代广泛通行的新年挂历。我国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仍受群众喜爱。
桃板桃符的更替
桃板、桃符以及后来普遍出现的春联是新年大门的重要饰物。宋代以前门口悬挂的是桃符,桃符上写有辟邪祈福字样,桃符一年更换或刷新一次。有王安石《元日》诗作为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要表达的意愿越来越多,在桃符上的字也就越写越长,逐渐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吉祥联语。于是出现了春联这一新年门饰。相传五代后蜀国主孟昶是第一副名联的作者,由他撰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开创了春联这一雅俗共赏的文学新体裁(敦煌文书中有类似后世春联对仗工整的文字,年代更早,但是否为年节春联,还难确定)。古代还有一种“宜春帖”,原来是立春时写的单句的吉利话,贴在门楣上。这也是春节贴春联的来源之一。明朝之后,过年贴春联成为普遍的民俗习惯。
春联起源虽然是在唐末五代,但纸质春联的普及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清人陈尚古《簪云楼杂说》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特别重视过年贴春联,在定都金陵之后,除夕之前,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明太祖微服出行,见一人家没有贴春联,经询问,原来是一个不识字的阉猪佬,他还没有请人写春联。明太祖一高兴,就挥笔写下了如下联句: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下是非根。
这虽然属于民间传说,但也说明明代春联比前代普及。以春联表达主人的心境亦是古代联俗的传统。
苏州人夏愈是明代吏部小官,“清介而贫”。除夕,邀同乡学士钱溥和朋友沈粲在家中聚会,照例“当作一春联”,求沈粲写之,沈曰“座上无毡,且喜心安身内乐”,正构思下句,夏愈当即云:“吾已得之矣。”对曰:“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肚中饥。”因为夏家正对粮仓而居。钱溥闻此言后在新正三日,送来六十石米,以周济夏愈。(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
从除夕夜当作春联的叙述中,可见当时撰写春联成为重要年俗。明人刘侗等所写的《帝京景物略·元旦作》有:
东风剪剪拂人低,巧撰春联户户齐。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门神年画有哪些,桃板桃符的更替”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