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理论丨什么是沉默的螺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0: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2:29
新闻学、传播学等领域的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在70年代提出了一种舆论形成理论——"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源自她在历史研究和民意调查中的发现,最初在《传播学刊》和《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等著作中被深化阐述。
该理论基于四个核心概念:被孤立的恐惧、多数无知、准统计感官以及意见气候的营造。人们害怕被孤立,倾向于与多数观点保持一致,即使私下并不认同。"多数无知"指出人们误以为多数人支持某种行为,其实并不接受。准统计感官则让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判断舆论动态。而大众传媒通过塑造意见气候,影响人们的观点表达。
诺依曼强调,舆论并非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个体对孤立恐惧的心理反应,加上大众传媒的强化作用,导致“沉默”和“大声疾呼”的螺旋效应。然而,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其对孤立恐惧的假设,以及对网络时代的影响。在现实中,人们对于孤立的恐惧并非绝对,不同意见也可能影响舆论走向,如政治权利、社会压力和文化因素等。
尽管如此,"沉默的螺旋"理论仍对传播学有着重要价值。它揭示了社会心理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也提示了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影响力。在网络传媒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在网络环境中理解这一理论,以及其在"饭圈"等特定群体中的表现,成为新的研究焦点。
在网络环境中,"沉默的螺旋"可能以匿名性和相对开放性为特点,难以被直接观察,但其影响依然存在。以"饭圈"为例,虽然存在盲目从众的现象,但也反映了群体心理的合理一面,平台和用户需求的结合促进了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