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0: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23:47
碘缺乏病的形成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在第四纪冰川期,大量的碘被冲刷到海洋,导致地表许多地区的碘含量减少,尤其是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富含碘少、空隙大的泥炭土地带,这些地方容易因碘的流失而引发地甲病。相反,岩浆地带和以黑土、红色土为主的地带,由于土壤特性,地甲病较少见。
膳食因素碘主要通过植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土壤缺碘会导致这些食物碘含量降低。低蛋白和低热量饮食会降低甲状腺功能,影响碘的有机化。此外,食物中的硫氰酸盐,如木薯、玉米等,可通过抑制碘离子向甲状腺的输送,增加碘的排出。蔬菜中的硫葡萄糖苷水解物也会抑制碘的有机化,而钙则会妨碍碘吸收和甲状腺素合成。
饮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例如,陕西省的几个地区数据显示,饮水中碘含量越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越高。在碘含量极低的地区,如商县和石泉,甲状腺肿的发病率甚至达到重病区水平。
药物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以及他巴唑、雷锁辛等药物,都可能影响碘的利用和甲状腺功能,进而增加甲状腺肿的风险。
碘缺乏病系指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胎等。本病分布广,全世界约有110个国家都有此病的流行。据估计全球受碘缺乏威胁的人群约为16亿。我国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区,估计约有7亿多人群居住在缺碘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