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3: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0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不在月经行经期间,*不规则出血,又称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由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各种原因导致雌激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而发生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或者青春期黄体不健或萎缩不全,导致有排卵型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暴崩出血,来势急,血量多,或者*淋漓下血不止,其势缓,血量少。这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交替出现,且因果相关,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成为妇科难治之症。临床上月经经期延长两周以上,也属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大下不止谓之“崩”,点滴而出谓之“漏”。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以肾虚失藏为主,肾气不足,封藏失司,冲任失固失其制约。或肾阴亏损,阴虚失守,虚火妄动而出血。其次是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精血失其制约。再次是血热内炽,扰动血海,迫血妄行,冲任失约。此外,瘀血阻于冲任,亦使血不归经而致崩漏。总之,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本在肾,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血非时而下,故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中夹实,热多寒少,因果相干,其势反复,日久均可转化为气血亏虚,或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所以在临床上如果出现了崩漏症状,不要怀侥幸心理,要抓紧时间到医院检查治疗,这样才能缩短疗程,不至于累及它脏而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对于崩漏的治疗,要灵活的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方法,或塞流与澄源同用,或澄源与复旧并举。不宜拘泥于古人初、中、末步骤的划分。塞流,既止血,虽然是“急则治其标”,但它是治疗崩漏的第一关。叶天士有云:“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少一分上升之火。”但止血并非一味固涩,需根据症情的寒热虚实,或温或清,或补或涩,并宜注意虚实之兼夹,寒热之错杂,而权衡治法方药。
(1)清而止之,用于崩漏的热证。症见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崩漏的热症常与肝肾阴虚,相火偏亢,扰动血海有关。治宜用清滋之品,如牡丹皮、生地、白薇、地榆、之类。至于苦寒降泻之品如黄连、黄柏、栀子等宜慎用,以免苦寒伤阴。
(2)温而止之,用于崩漏属于虚寒者。症见出血量少,色淡,伴小腹冷痛。用药不宜辛滑燥热之品,而拟用鹿角胶、巴戟天、狗脊、菟丝子、以及参、芪等温阳益气、水中补火为当。若寒较甚者,可酌加吴茱萸、炮姜、乌药、香附等温经理气止血。
(3)补而止之,用于崩漏属肝肾脾胃三阴三阳气血失调,功能衰弱,冲任亏损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经血不时而下,淋漓不尽,伴乏力、多梦、纳差等症。一般以肝肾两虚或脾肾两虚为多见。肝肾两虚治以滋补肝肾,调和阴阳为主,药如女贞子、旱莲草、寄生、杜仲等。在脾肾两虚型中,不是确有中气下陷、清阳不举的证候,一般不宜用升麻、柴胡之类,以免摇其根株,动其浮阳,以速其祸。
(4)泻而止之,用于崩漏气滞血瘀者.临症见胸腹胀痛,血色深黑有血块.治宜活血化瘀,通因通用.常用赤芍、茜草、乳没、三棱、莪术、三七等。
在其他症型的出血期,也应适当用些活血化瘀之品,以达化瘀生新之功。否则,补不兼行则滞,涩不兼通则瘀,清不兼行则凝。
对于崩漏的辩证,要注意审其有无腹胀、腹痛以及胀、痛的性状,还须观察血色的深浅、血质的稠稀及有无血块等。并参和舌脉和全身症状,以辨别寒热虚实。辩证分型主要是为了便于治疗,但不能为类型所*,因为临床上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常兼而有之,交错出现,而且各型之间又可相互转化,所以不能机械的看待分型,要灵活的遣方用药。
诊断上,应该采取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方法。引起崩漏的原因比较复杂,临床必须作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再辩证分型。例如,西医诊断为子宫肿瘤,中医辨证属气血虚弱,治疗上除了补养气血以固本,又当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以消Y积,从而提高疗效。
崩漏的善后调理,应重视肝肾脾胃,特别是脾肾两脏的作用。因肾为先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为调解血流之动力,三脏功能调和,不仅气血充沛且运行调畅。所以,临床根据具体情况,或脾肾并补,或肝肾两滋。
平素在生活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调理。做到饮食起居有规律,并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适量食用红豆、红枣、桂圆、花生、黑豆、黑米、黑芝麻等补血益肾的食物,以保证肾气肝血的充盈而不易引发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