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5: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17:22
茂腔,这一富有艺术魅力的传统戏曲形式,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其强烈的感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令人赞叹。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和艺术欣赏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城市中,年轻人对茂腔的认知逐渐淡薄,专业表演团队的数量也在减少,显示出传承面临的挑战。
尽管如此,茂腔在乡村地区依然保持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其顽强生命力的体现。然而,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既要维持其在乡村的活力,又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2006年5月20日,茂腔荣幸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国家对茂腔传承的高度重视。这样的认可为茂腔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为这项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可能。
茂腔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活跃在山东东部的青岛、烟台、日照、潍坊等地区的几十个县市,被誉为“胶东之花”,曾有“肘鼓子”、“周姑子”、“轴棍子”、“正歌子”等名称,发展到后期被称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等。早期茂腔的唱词完全口语化唱腔单纯易学,伴奏乐器简单,易被市民、农民所接受。茂腔共有140多个剧目,较完整的有108个,代表剧目有“四大京”、“八大记”等。特别是《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罗衫记》等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