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茶山巡礼: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5: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1:39
导读:西南边陲之地云南省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起源地,以美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著称于世。世界茶源缘何落于普洱市?这主要居于以下五个重要系列实物为依据:一是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为第三纪渐新世,距今3540万年前,1978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发现于普洱市景谷县景谷盆地芒线,现存于普洱市博物馆。二是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前,产于云南的7个县内,其中在普洱市内有3个县,即景谷县、景东县、澜沧县。三是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树,树高25.6米,树龄2700余年,于2001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立有“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当年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四是澜沧县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树龄千年,经测验繁殖器官为野生型,营养器官为栽培型,为普洱市古代濮人早期驯化栽培成过渡型的古茶树,是存活至今的珍贵文物。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的《茶》邮票一套四枚,此茶树以名“澜沧邦崴古茶树”上了邮票,名扬中外。五是澜沧县景迈芒景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为普洱市古代濮人后裔布朗族及傣族世代栽培的原生态古茶园,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现存古茶园有2.8万亩,于1997年2月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上山考察后得到共识,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2012年已批准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农业遗产项目。由此得出,茶树发展的5个重要系列阶段为: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老仓福德古茶山
在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是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普洱茶乃至云南茶的史料。而文中“银生”二字,指的是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这充分说明了普洱市景东县其产茶历史之久,是茶之摇篮,普洱茶之故地,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因此,笔者在梳理“普洱市26座古茶山巡礼”系列文章中,特列景东县内的古茶山为开篇之作。
据《景东地志征集资料》记载:“民国9年(公元1920年)锦屏南攀箐原有茶树6000株,新植2000株,产量200公斤,运销省城(昆明);文井清凉原有茶树9万株,新植15万株,200人栽培,产量2250公斤,运销大理;安定老仓原植茶树25万株,新植30万株,150人栽培,产量1000公斤,运销大理;大街、花山者干河一带新植茶树1500株,10人栽培;锦屏前所新植茶树12000株,20人栽培,产量1500公斤,运销大理。”由此可见,景东县内古茶树资源之丰实。
老仓福德古茶山,在历史上曾几经兴衰。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在《老仓福德古茶山》一文中如是说,民国年间爱国人士罗俊卿“因鉴于国家之贫弱,外货之输入”而“竭力提倡奋发兴起,多创实业,振兴实业以塞漏危而救国家”,遂开发老仓福德茶山并创制“老仓茶”。后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老仓茶经云南省勤业会审查评定为优等奖,民国十四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曾经景东老仓福德茶山出品的“老仓茶”颁优等奖章,以示鼓励。
据景东县的普查资料记载,景东县全县共有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均有古茶树分布。其中茶树树龄在50-100年间的有32744.79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另有资料记载,景东县内栽培型的古茶园约3.71万亩,野生茶树约28.6万亩,其中属无量山居群的约23.5万亩,哀牢山居群的约5.1万亩。而老仓福德古茶山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景东县所管辖的两个乡镇,安定乡的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村和文龙乡的邦崴、邦迈、文录、文昌等地,共有古茶树资源约16035亩。
老仓福德古茶山,与御笔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齐名,被业界称为景东“五大”古茶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若按山系划分属无量山系北段山山头茶,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老仓福德古茶山所在地带,海拔在1670至202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约11.6至14.6℃,年降水量1280至1390毫米。其土壤为红壤、黄棕壤间夹未风化的石砾,沙性较重。其茶园呈块状分布,种植密度稀,管理较粗放,单产较低,茶园大多与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相连,多在村寨边,古茶树比较集中于景东县安定乡的河底村。其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山茶(JD2006-061)和安定乡迤仓村勐库茶(JD2006-063),以勐库种(早年从双江勐库引进)为主,是制作普洱茶、红茶等茶品的优良原料基地。
以老仓福德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稍粗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回甘稍慢但持久,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略花杂。有山野气韵,杯底留香。
本图为包忠华摄
金鼎古茶山
诗云:金鼎巍峨气象高,南临山岳势英豪。千峰拱服朝圭笏,一岭庄严衣锦袍。正位端居同帝阙,偏旁峙立尽臣曹。若非御下皆培嵝,那得儿孙肯执旄。此诗是剑川岁贡生刘印侯《金鼎山十四景》诗中一首,所言“金鼎”即是当今普洱市景东县的金鼎山。
金鼎山曾是滇西南道教名山,山中有名寺曰金鼎寺,百年前被火焚烧损毁,如今古迹遍布山头。景东文化名人汪大学在《金鼎寺考略》一文中说道,“在解放初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被拆除去建学校、供销社,庙所在地现已成了一块荒芜的牧场,实在可惜。”《景东府志》记载:“金鼎山,相传为彭本源道人建。彭本源,磨外井人,少慕道人,无道人,大石旁潜修,遇异人指示,洞明内景。时金鼎山无寺,源创修,工竣,云游数年归,遍辞道侣,跌坐而化。其徒来湛,参悟妙诀,一夕在林街观音寺中聚会,众侣云:我徒师去亦跌坐而终。”《景东县志稿》载,景东道教金鼎殿在西区仲古里,清康熙年间由彭道人建盖。清代以来,在景东、普洱、思茅、墨江、景谷、镇沅、江城等地,有道观老君殿、玉皇阁、天神庙、大石寺、三皇宫、文昌宫(另有资料说,文昌宫于明代崇祯元年建立)及道教俗神庙宇阎王庙、城隍庙、财神庙、土地庙、山神庙、龙王庙、药王庙、娘娘庙、五帝庙等。在道教的安坐、养心、朝山、封齐、开齐、朝斗、做会、持诵、占卜、符繁、祈福、禁咒、服气、念经、超渡、烧香、献饭、谢土、香烟会等活动中,均要用普洱茶,且视普洱茶为“灵芝草”,万病之药。现今在道观宫宇中还有“名山必产灵草(茶)”之说,可见普洱茶与道教关系密切及其位置。
“高山云雾出好茶”,雄居于无量山西坡的金鼎山在当地茶农在心目中如神圣般,气势雄浑,神秘而雄壮,仰望金鼎山主峰高不可攀,悬崖峭壁,登上山顶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山顶笼罩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深涧幽谷绿树簇拥、古木枯藤、万花叠翠。在景东县丁帕村村委会抬头可见金鼎山主峰。当地茶农说,每年普洱、临沧、勐海、澜沧等地的茶农都会赶来朝拜,当地称为“朝山”,朝山为期七天,所有人在山顶吃住。《金鼎山纪》(郡拔贡、刘尚中·清)中记载:“每届仲春会期,景物日新”,就是朝山会写照。
金鼎古茶山的茶树品种多为有性系群体种,品种混杂,据考证有7-8个之多,树龄大多为数百年以上。古茶园面积近15000亩,呈零星状分布,多在村寨边、房前屋后种植为主,部分茶园以茶粮间作,茶园管理粗放,茶树密度稀,树势中等,品质优良,是制作普洱茶、红茶的优质原料。古茶园主要分布景东县林街乡岩头、龙洞、箐头、丁帕、清河村以及景福乡金鸡林村、公平、岔河、勐令村等。这一地带海拔在1800至20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年平均温度10.6至14.5摄氏度,年降水量1292至1413毫米,土壤为沙性的红壤和黄棕壤,有机质丰富且透气透水性好。代表植株有林街乡岩头村大卢山茶(JD2006-109)和景福乡鸡林茶(JD2006-103)。
近些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普洱茶品质与口感等追求,金鼎古茶山的茶树大多成为茶商用于制造“单株”收藏,部分古茶树甚至被商家“包养”。其中位于景福乡金鸡岭村三家组的栽培型古茶树,即景福乡鸡林茶(JD2006-103),这棵古茶树经鉴定,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特高,是研制高品质的普洱茶和红茶原料,被普洱茶商追求者甚是器重。相关资料显示,丁帕村就2014年全村古树茶收入450万元,每公斤价40元至240元不等;台地茶收入320万元,每公斤价16元至32元不等。2015年台地茶价格回落,古树茶价格每公斤上价涨至300元。而金鼎古茶山古茶园最为集中种植密度较高是金鼎山山下的磨刀河、二道河、大平掌、背阴山4个自然村,所出产普洱茶制品是景东茶清香淡雅、回甘之久的代表茶园之一。
以金鼎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较细短,汤色黄绿明亮,苦较显而涩较弱,苦能化甘,较长,汤质尚饱满,有山野气韵。漫湾古茶山
漫湾古茶山所在地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管辖内的漫湾镇,被称为景东县乃至普洱市北门窗口。其地处无量山西坡,澜沧江东岸,北与大理洲南涧县毗邻,西以澜沧江为界同临沧市云县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有着“两步跨三洲”的美誉,境内又因建有家二级水电站--漫湾电站享誉国内外。而这里的古茶资源虽是“世界茶源”核心区域地之一,但近几十年来因名气远不及被业界较真的“古六大茶山”而被茶商忽略,业界了解甚少也。
漫湾古茶山的种茶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逸周书·商书˙伊尹朝献》和《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仆人”曾向商朝献“短狗”,向周王献“丹砂”。“仆人”在古时又称为“濮人”,或僰人,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相关茶学者考证认为,最早驯化茶树是濮人,是如今布朗族和崩龙族的先民,云南种茶人的先祖。又见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西南八个小国其中有濮国,景东属濮国领域内)支持……丹漆荼密,皆纳贡之”。由此可见,纳贡物品中的“荼”,便是濮人的特产茶叶,先秦至汉、隋,景东就是茶叶重要产地。另有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在澜沧江沿岸景东境内的漫湾、曼等、林街等地所发现的新旧石器,后经专家考证为当时百濮族(西南夷)生产时用工具或兵器。从这些史料和考证来看,今普洱市景东县内的漫湾镇,在古代也是濮人的聚集区和云南古茶树栽培地,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漫湾古茶山现已列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核心区,共有古茶园面积约3725亩,呈零星块状分布,部分以茶粮间作,管理较粗放,茶树密度稀,树势中等,品质优良,主产晒青茶,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其古茶山资源主要分布在景东县漫湾镇辖内的安召、温竹、漫湾等村。这一带海拔在1700至23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约13.6至14.摄氏度,年降水量1291至1307毫米,土壤为红壤、黄棕壤间夹未风化的石砾。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JD2006-118)和温竹村茶(JD2006-122)。
位于漫湾镇漫湾村东北方向四至五公里处的中山箐茶园,有古茶树资源百余株,早年因茶叶价格低,很多茶园都疏于管理,甚至荒弃。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兴起的古树普洱热,该箐的古茶树大多被茶农承包给茶商采摘与利用。其中,箐内岔河组阿娘嘬(亦作阿娘左)地生有一株古茶树,被业界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命名为“蛟龙出海”,即漫湾岔河茶(JD2006-124),是目前普洱市发现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达10余米,根部最大径围约2.74米,该茶树每年可加工普洱茶制品5公斤左右,属普洱茶品中的珍宝。致力普洱茶文化挖掘与研究的普洱茶专家詹英佩老师,2014年8月到景东无量山考察古茶山历史时,测算此茶树树龄在800年以上。
在漫湾古茶山领域内,普洱茶制品品质上乘的要数温竹村窝落地的古茶,此地有古茶园约面积600多亩,树龄在300至1000年间。古茶园分布最为集中的是安召村,约800多亩,茶树树龄在300年至800年间。另外,位于保甸村保甸河上游的王家箐,也有古茶园约700亩,树龄在数百年以上。
以漫湾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松、短、色黑,汤色黄绿,质稍薄,苦显于涩,苦能化甘,苦能化甘,叶底青绿,有山野气韵。
御笔古茶山
御笔古茶山和金鼎古茶山一样,也是因名山而得名的古茶山。无量山最高峰美名曰笔架山,海拔3376米,位于景东县景福镇,其右侧的羊山大瀑布,神似金庸在《天龙八部》第一章“华月论剑”所虚构出来的“无量剑湖”“无量玉璧”“无量宫”,以及“神仙姐姐”住的山洞“无量洞”等奇山美景……身在此间,书中云集于此的“飞禽走兽、草药毒虫,美女书生、恶人高手”正匆匆赶来,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神秘感;段誉也尾随着普洱茶商马五德向这里赶来,一步步踏向无量剑湖宫,走进神仙姐姐的塑像所在地……
御笔古茶山,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无量山东坡,景东县文井镇的山心、丙必,清凉村以及锦屏镇的山冲村、黄草岭等地。据统计,御笔古茶山共有古茶园面积1400多亩,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管理较好,茶树品种多为有性群体品种,树势较强,品质优良,主要生产晒青茶和烘青绿茶。这一地带海拔在1700至20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降水量1300毫米,土壤为红壤,沙性较重。代表植株有文井镇的山心村茶(JD2006-078)和锦屏镇山冲存生态茶(JD2006-0820)。
在御笔古茶山区域内,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度较高的是位于景东县文井镇丙必村长地山小组的古茶山。这里的古茶资源在近几年来方为人所知,不曾被策划过,也未曾被吹捧过,犹如静女“待字闺中”。该茶山在普洱市众多的古茶山中,最具有的传奇史事的一山,在此作重点梳理。
景东人士颜仕勇在《寻芳长地山》在一文中说:“约四百年前,清凉村一周姓人家看中此地,遂择长地,垦荒种茶,逾三百亩。光绪年间,周家出了一才子,名学曾,为景东儒学训导。学曾富且贵,儒而雅。闲暇时,他常邀好友到自家茶山吟诗作乐。百余年后,周衰梁起且出了一大人物,名德奎,字星楼,官至国民党58军副军长。梁氏有这号人物,便从周家买过这片茶园,从楚雄南华县请来十几户人家管护茶山。梁氏视这片美丽的茶山如珍宝,苦心经营,精心营销,几年后茶园便发展到600余亩,产品远销昆明、大理等地。民国亡,当年为梁氏打工的耿家、王家、何家等人家,成了长地山的主人……”
长地山的传奇史事点到此处,姑且不言起初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也不论是因山得“茗”还是因茶名山?其终究是因茶而生,以茶扬名之地。《蛮书》(唐·樊绰)中所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御笔古茶山便是“诸山”中一山,是当时银生节度府的官办茶园。这些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了“银生福地、无量景东”的缩影。但在时间的轴轨上,这些存于千百年的古茶园,高达六七米、冠幅四到五米中大栽培型的千年古茶树,仍站立于高寒之地,风姿卓越,熠熠生辉,向着过往的普洱茶客们招手礼问。
主要在村后山的梁之后山坡,茶树大小不一,周围环境生态好,其中最大的三株古茶树呈品字形分布,相距只有几米,最大一株树高5.2米,基部干径超过30厘米。另外,位于景东县锦屏镇磨腊村秧草塘的两株野生古茶树,即秧草塘大山茶1号(JD2006-049)和1号(JD2006-050),此茶树高达二十余米,芽叶呈黄绿色,海拔2420米,是海拔地区高大的野生茶树,对研究茶树生态特性有着重要价值。
以御笔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黑亮紧结,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苦较显,涩短,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山野气韵一般。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从山系划分来看,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可涵盖东南方向相邻的镇沅县,西北方向的南涧县,包括了墨江、镇沅、景东、南涧四县境内的古茶山,均属于哀牢山西坡茶山。《志书》记载,“哀牢山府东二十里。……孤峰秀耸,高三百余丈,雄峙西陲,延袤三十里许”。本文所言哀牢山西坡古茶山,特指普洱市景东县境内的花山乡-大街乡-龙街乡地带上的古茶山,也是在普洱26座古茶山中覆盖区域最大的古茶山。
据相关统计,哀牢山西坡古茶山现有古茶园约6855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约753亩,茶园呈块状和零星状分布,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部分与粮间植,品种多为有性群体品种,管理较好,树势较强,品质优越,主要生产晒青茶。古茶山资源主要分布在花山乡的文岗、营盘、撇罗、文岔、芦山村,龙街乡的东山、和哨村,以及大街乡的大街、气力、三营村等地。这一地带海拔在1300至21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12.6至17.6摄氏度,年降水量1180至132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黄棕壤。代表性植株有花山乡庐山村大石房野茶(JD2006-007),属大理茶;龙街乡栘依村荃麻大茶树(JD2006-042),属普洱茶。大理茶是较早种植的“大山茶”,因品质不及“家茶”,很少被采摘与利用。
就景东县境内的茶资源而言,早已形成了“北安定,南花山”的定局,这两地均属于景东茶价最高的地方,即以无量山系为代表的景东县安定乡老仓福德古茶山,以哀牢山系为代表的景东县花山乡哀牢山西坡古茶山(中上部)。从地理位置来看花山,其与南接近镇沅县九甲乡,两地茶叶口感相似,如今已是名声在外远扬了。
据相关考证,位于海拔1860多米景东县花山镇文岔村村上社花山大茶树,此茶树在普洱市仅次于邦崴大茶树的第二大人工种植的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5米,据推测该树龄在900年以上,年可产茶叶二十余市斤。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在《解读“世界茶源”》一文中也提到,此茶树2013年单株产值2.8万元,成为了普洱市单株茶树产值最高的古茶树。
龙街乡和哨村被称为“茶王村”,村内可采摘的大茶树有几百株,其中有株树高11.9米的瓦泥大茶树,据考证,此树龄近千年的栽培型古茶山,周围古茶树连片。位于大街乡气力村的灵官庙大茶树(JD2006-026),树高14.8米,是当前景东发现的培养型最大的大茶树。其芽叶呈紫绿色茸毛多,经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均高,水浸出物约46.09%、茶多酚36.03%、氨基酸3.48%、咖啡碱4.61%、酚/氨10.4,是制作优制普洱茶的原料。而位于大街乡气力村箐门口的古茶树,其中一号茶树的树高8米人工栽种的小乔木野生型古茶树,即箐门口野茶(JD2006-025),据考证树龄有千年以上。
另外,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边缘的秀龙古茶园有古茶园面积1200多亩;紧连哀牢山杜鹃湖的麦地古茶园,古茶园有760多亩。
以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丰满,叶底黄绿,匀齐。
作者简介:艾文华,云南昭通人。诗人,普洱茶专栏作家。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滇池》《岁月》《济南时报·茶报》等诸多报刊和选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1:40
导读:西南边陲之地云南省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起源地,以美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著称于世。世界茶源缘何落于普洱市?这主要居于以下五个重要系列实物为依据:一是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为第三纪渐新世,距今3540万年前,1978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发现于普洱市景谷县景谷盆地芒线,现存于普洱市博物馆。二是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前,产于云南的7个县内,其中在普洱市内有3个县,即景谷县、景东县、澜沧县。三是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树,树高25.6米,树龄2700余年,于2001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立有“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当年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四是澜沧县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树龄千年,经测验繁殖器官为野生型,营养器官为栽培型,为普洱市古代濮人早期驯化栽培成过渡型的古茶树,是存活至今的珍贵文物。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的《茶》邮票一套四枚,此茶树以名“澜沧邦崴古茶树”上了邮票,名扬中外。五是澜沧县景迈芒景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为普洱市古代濮人后裔布朗族及傣族世代栽培的原生态古茶园,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现存古茶园有2.8万亩,于1997年2月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上山考察后得到共识,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2012年已批准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农业遗产项目。由此得出,茶树发展的5个重要系列阶段为: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老仓福德古茶山
在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是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普洱茶乃至云南茶的史料。而文中“银生”二字,指的是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这充分说明了普洱市景东县其产茶历史之久,是茶之摇篮,普洱茶之故地,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因此,笔者在梳理“普洱市26座古茶山巡礼”系列文章中,特列景东县内的古茶山为开篇之作。
据《景东地志征集资料》记载:“民国9年(公元1920年)锦屏南攀箐原有茶树6000株,新植2000株,产量200公斤,运销省城(昆明);文井清凉原有茶树9万株,新植15万株,200人栽培,产量2250公斤,运销大理;安定老仓原植茶树25万株,新植30万株,150人栽培,产量1000公斤,运销大理;大街、花山者干河一带新植茶树1500株,10人栽培;锦屏前所新植茶树12000株,20人栽培,产量1500公斤,运销大理。”由此可见,景东县内古茶树资源之丰实。
老仓福德古茶山,在历史上曾几经兴衰。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在《老仓福德古茶山》一文中如是说,民国年间爱国人士罗俊卿“因鉴于国家之贫弱,外货之输入”而“竭力提倡奋发兴起,多创实业,振兴实业以塞漏危而救国家”,遂开发老仓福德茶山并创制“老仓茶”。后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老仓茶经云南省勤业会审查评定为优等奖,民国十四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曾经景东老仓福德茶山出品的“老仓茶”颁优等奖章,以示鼓励。
据景东县的普查资料记载,景东县全县共有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均有古茶树分布。其中茶树树龄在50-100年间的有32744.79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另有资料记载,景东县内栽培型的古茶园约3.71万亩,野生茶树约28.6万亩,其中属无量山居群的约23.5万亩,哀牢山居群的约5.1万亩。而老仓福德古茶山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景东县所管辖的两个乡镇,安定乡的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村和文龙乡的邦崴、邦迈、文录、文昌等地,共有古茶树资源约16035亩。
老仓福德古茶山,与御笔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齐名,被业界称为景东“五大”古茶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若按山系划分属无量山系北段山山头茶,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老仓福德古茶山所在地带,海拔在1670至202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约11.6至14.6℃,年降水量1280至1390毫米。其土壤为红壤、黄棕壤间夹未风化的石砾,沙性较重。其茶园呈块状分布,种植密度稀,管理较粗放,单产较低,茶园大多与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相连,多在村寨边,古茶树比较集中于景东县安定乡的河底村。其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山茶(JD2006-061)和安定乡迤仓村勐库茶(JD2006-063),以勐库种(早年从双江勐库引进)为主,是制作普洱茶、红茶等茶品的优良原料基地。
以老仓福德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稍粗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回甘稍慢但持久,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略花杂。有山野气韵,杯底留香。
本图为包忠华摄
金鼎古茶山
诗云:金鼎巍峨气象高,南临山岳势英豪。千峰拱服朝圭笏,一岭庄严衣锦袍。正位端居同帝阙,偏旁峙立尽臣曹。若非御下皆培嵝,那得儿孙肯执旄。此诗是剑川岁贡生刘印侯《金鼎山十四景》诗中一首,所言“金鼎”即是当今普洱市景东县的金鼎山。
金鼎山曾是滇西南道教名山,山中有名寺曰金鼎寺,百年前被火焚烧损毁,如今古迹遍布山头。景东文化名人汪大学在《金鼎寺考略》一文中说道,“在解放初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被拆除去建学校、供销社,庙所在地现已成了一块荒芜的牧场,实在可惜。”《景东府志》记载:“金鼎山,相传为彭本源道人建。彭本源,磨外井人,少慕道人,无道人,大石旁潜修,遇异人指示,洞明内景。时金鼎山无寺,源创修,工竣,云游数年归,遍辞道侣,跌坐而化。其徒来湛,参悟妙诀,一夕在林街观音寺中聚会,众侣云:我徒师去亦跌坐而终。”《景东县志稿》载,景东道教金鼎殿在西区仲古里,清康熙年间由彭道人建盖。清代以来,在景东、普洱、思茅、墨江、景谷、镇沅、江城等地,有道观老君殿、玉皇阁、天神庙、大石寺、三皇宫、文昌宫(另有资料说,文昌宫于明代崇祯元年建立)及道教俗神庙宇阎王庙、城隍庙、财神庙、土地庙、山神庙、龙王庙、药王庙、娘娘庙、五帝庙等。在道教的安坐、养心、朝山、封齐、开齐、朝斗、做会、持诵、占卜、符繁、祈福、禁咒、服气、念经、超渡、烧香、献饭、谢土、香烟会等活动中,均要用普洱茶,且视普洱茶为“灵芝草”,万病之药。现今在道观宫宇中还有“名山必产灵草(茶)”之说,可见普洱茶与道教关系密切及其位置。
“高山云雾出好茶”,雄居于无量山西坡的金鼎山在当地茶农在心目中如神圣般,气势雄浑,神秘而雄壮,仰望金鼎山主峰高不可攀,悬崖峭壁,登上山顶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山顶笼罩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深涧幽谷绿树簇拥、古木枯藤、万花叠翠。在景东县丁帕村村委会抬头可见金鼎山主峰。当地茶农说,每年普洱、临沧、勐海、澜沧等地的茶农都会赶来朝拜,当地称为“朝山”,朝山为期七天,所有人在山顶吃住。《金鼎山纪》(郡拔贡、刘尚中·清)中记载:“每届仲春会期,景物日新”,就是朝山会写照。
金鼎古茶山的茶树品种多为有性系群体种,品种混杂,据考证有7-8个之多,树龄大多为数百年以上。古茶园面积近15000亩,呈零星状分布,多在村寨边、房前屋后种植为主,部分茶园以茶粮间作,茶园管理粗放,茶树密度稀,树势中等,品质优良,是制作普洱茶、红茶的优质原料。古茶园主要分布景东县林街乡岩头、龙洞、箐头、丁帕、清河村以及景福乡金鸡林村、公平、岔河、勐令村等。这一地带海拔在1800至20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年平均温度10.6至14.5摄氏度,年降水量1292至1413毫米,土壤为沙性的红壤和黄棕壤,有机质丰富且透气透水性好。代表植株有林街乡岩头村大卢山茶(JD2006-109)和景福乡鸡林茶(JD2006-103)。
近些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普洱茶品质与口感等追求,金鼎古茶山的茶树大多成为茶商用于制造“单株”收藏,部分古茶树甚至被商家“包养”。其中位于景福乡金鸡岭村三家组的栽培型古茶树,即景福乡鸡林茶(JD2006-103),这棵古茶树经鉴定,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特高,是研制高品质的普洱茶和红茶原料,被普洱茶商追求者甚是器重。相关资料显示,丁帕村就2014年全村古树茶收入450万元,每公斤价40元至240元不等;台地茶收入320万元,每公斤价16元至32元不等。2015年台地茶价格回落,古树茶价格每公斤上价涨至300元。而金鼎古茶山古茶园最为集中种植密度较高是金鼎山山下的磨刀河、二道河、大平掌、背阴山4个自然村,所出产普洱茶制品是景东茶清香淡雅、回甘之久的代表茶园之一。
以金鼎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较细短,汤色黄绿明亮,苦较显而涩较弱,苦能化甘,较长,汤质尚饱满,有山野气韵。漫湾古茶山
漫湾古茶山所在地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管辖内的漫湾镇,被称为景东县乃至普洱市北门窗口。其地处无量山西坡,澜沧江东岸,北与大理洲南涧县毗邻,西以澜沧江为界同临沧市云县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有着“两步跨三洲”的美誉,境内又因建有家二级水电站--漫湾电站享誉国内外。而这里的古茶资源虽是“世界茶源”核心区域地之一,但近几十年来因名气远不及被业界较真的“古六大茶山”而被茶商忽略,业界了解甚少也。
漫湾古茶山的种茶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逸周书·商书˙伊尹朝献》和《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仆人”曾向商朝献“短狗”,向周王献“丹砂”。“仆人”在古时又称为“濮人”,或僰人,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相关茶学者考证认为,最早驯化茶树是濮人,是如今布朗族和崩龙族的先民,云南种茶人的先祖。又见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西南八个小国其中有濮国,景东属濮国领域内)支持……丹漆荼密,皆纳贡之”。由此可见,纳贡物品中的“荼”,便是濮人的特产茶叶,先秦至汉、隋,景东就是茶叶重要产地。另有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在澜沧江沿岸景东境内的漫湾、曼等、林街等地所发现的新旧石器,后经专家考证为当时百濮族(西南夷)生产时用工具或兵器。从这些史料和考证来看,今普洱市景东县内的漫湾镇,在古代也是濮人的聚集区和云南古茶树栽培地,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漫湾古茶山现已列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核心区,共有古茶园面积约3725亩,呈零星块状分布,部分以茶粮间作,管理较粗放,茶树密度稀,树势中等,品质优良,主产晒青茶,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其古茶山资源主要分布在景东县漫湾镇辖内的安召、温竹、漫湾等村。这一带海拔在1700至23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约13.6至14.摄氏度,年降水量1291至1307毫米,土壤为红壤、黄棕壤间夹未风化的石砾。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JD2006-118)和温竹村茶(JD2006-122)。
位于漫湾镇漫湾村东北方向四至五公里处的中山箐茶园,有古茶树资源百余株,早年因茶叶价格低,很多茶园都疏于管理,甚至荒弃。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兴起的古树普洱热,该箐的古茶树大多被茶农承包给茶商采摘与利用。其中,箐内岔河组阿娘嘬(亦作阿娘左)地生有一株古茶树,被业界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命名为“蛟龙出海”,即漫湾岔河茶(JD2006-124),是目前普洱市发现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达10余米,根部最大径围约2.74米,该茶树每年可加工普洱茶制品5公斤左右,属普洱茶品中的珍宝。致力普洱茶文化挖掘与研究的普洱茶专家詹英佩老师,2014年8月到景东无量山考察古茶山历史时,测算此茶树树龄在800年以上。
在漫湾古茶山领域内,普洱茶制品品质上乘的要数温竹村窝落地的古茶,此地有古茶园约面积600多亩,树龄在300至1000年间。古茶园分布最为集中的是安召村,约800多亩,茶树树龄在300年至800年间。另外,位于保甸村保甸河上游的王家箐,也有古茶园约700亩,树龄在数百年以上。
以漫湾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松、短、色黑,汤色黄绿,质稍薄,苦显于涩,苦能化甘,苦能化甘,叶底青绿,有山野气韵。
御笔古茶山
御笔古茶山和金鼎古茶山一样,也是因名山而得名的古茶山。无量山最高峰美名曰笔架山,海拔3376米,位于景东县景福镇,其右侧的羊山大瀑布,神似金庸在《天龙八部》第一章“华月论剑”所虚构出来的“无量剑湖”“无量玉璧”“无量宫”,以及“神仙姐姐”住的山洞“无量洞”等奇山美景……身在此间,书中云集于此的“飞禽走兽、草药毒虫,美女书生、恶人高手”正匆匆赶来,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神秘感;段誉也尾随着普洱茶商马五德向这里赶来,一步步踏向无量剑湖宫,走进神仙姐姐的塑像所在地……
御笔古茶山,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无量山东坡,景东县文井镇的山心、丙必,清凉村以及锦屏镇的山冲村、黄草岭等地。据统计,御笔古茶山共有古茶园面积1400多亩,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管理较好,茶树品种多为有性群体品种,树势较强,品质优良,主要生产晒青茶和烘青绿茶。这一地带海拔在1700至20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降水量1300毫米,土壤为红壤,沙性较重。代表植株有文井镇的山心村茶(JD2006-078)和锦屏镇山冲存生态茶(JD2006-0820)。
在御笔古茶山区域内,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度较高的是位于景东县文井镇丙必村长地山小组的古茶山。这里的古茶资源在近几年来方为人所知,不曾被策划过,也未曾被吹捧过,犹如静女“待字闺中”。该茶山在普洱市众多的古茶山中,最具有的传奇史事的一山,在此作重点梳理。
景东人士颜仕勇在《寻芳长地山》在一文中说:“约四百年前,清凉村一周姓人家看中此地,遂择长地,垦荒种茶,逾三百亩。光绪年间,周家出了一才子,名学曾,为景东儒学训导。学曾富且贵,儒而雅。闲暇时,他常邀好友到自家茶山吟诗作乐。百余年后,周衰梁起且出了一大人物,名德奎,字星楼,官至国民党58军副军长。梁氏有这号人物,便从周家买过这片茶园,从楚雄南华县请来十几户人家管护茶山。梁氏视这片美丽的茶山如珍宝,苦心经营,精心营销,几年后茶园便发展到600余亩,产品远销昆明、大理等地。民国亡,当年为梁氏打工的耿家、王家、何家等人家,成了长地山的主人……”
长地山的传奇史事点到此处,姑且不言起初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也不论是因山得“茗”还是因茶名山?其终究是因茶而生,以茶扬名之地。《蛮书》(唐·樊绰)中所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御笔古茶山便是“诸山”中一山,是当时银生节度府的官办茶园。这些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了“银生福地、无量景东”的缩影。但在时间的轴轨上,这些存于千百年的古茶园,高达六七米、冠幅四到五米中大栽培型的千年古茶树,仍站立于高寒之地,风姿卓越,熠熠生辉,向着过往的普洱茶客们招手礼问。
主要在村后山的梁之后山坡,茶树大小不一,周围环境生态好,其中最大的三株古茶树呈品字形分布,相距只有几米,最大一株树高5.2米,基部干径超过30厘米。另外,位于景东县锦屏镇磨腊村秧草塘的两株野生古茶树,即秧草塘大山茶1号(JD2006-049)和1号(JD2006-050),此茶树高达二十余米,芽叶呈黄绿色,海拔2420米,是海拔地区高大的野生茶树,对研究茶树生态特性有着重要价值。
以御笔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黑亮紧结,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苦较显,涩短,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山野气韵一般。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从山系划分来看,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可涵盖东南方向相邻的镇沅县,西北方向的南涧县,包括了墨江、镇沅、景东、南涧四县境内的古茶山,均属于哀牢山西坡茶山。《志书》记载,“哀牢山府东二十里。……孤峰秀耸,高三百余丈,雄峙西陲,延袤三十里许”。本文所言哀牢山西坡古茶山,特指普洱市景东县境内的花山乡-大街乡-龙街乡地带上的古茶山,也是在普洱26座古茶山中覆盖区域最大的古茶山。
据相关统计,哀牢山西坡古茶山现有古茶园约6855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约753亩,茶园呈块状和零星状分布,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部分与粮间植,品种多为有性群体品种,管理较好,树势较强,品质优越,主要生产晒青茶。古茶山资源主要分布在花山乡的文岗、营盘、撇罗、文岔、芦山村,龙街乡的东山、和哨村,以及大街乡的大街、气力、三营村等地。这一地带海拔在1300至21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12.6至17.6摄氏度,年降水量1180至132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黄棕壤。代表性植株有花山乡庐山村大石房野茶(JD2006-007),属大理茶;龙街乡栘依村荃麻大茶树(JD2006-042),属普洱茶。大理茶是较早种植的“大山茶”,因品质不及“家茶”,很少被采摘与利用。
就景东县境内的茶资源而言,早已形成了“北安定,南花山”的定局,这两地均属于景东茶价最高的地方,即以无量山系为代表的景东县安定乡老仓福德古茶山,以哀牢山系为代表的景东县花山乡哀牢山西坡古茶山(中上部)。从地理位置来看花山,其与南接近镇沅县九甲乡,两地茶叶口感相似,如今已是名声在外远扬了。
据相关考证,位于海拔1860多米景东县花山镇文岔村村上社花山大茶树,此茶树在普洱市仅次于邦崴大茶树的第二大人工种植的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5米,据推测该树龄在900年以上,年可产茶叶二十余市斤。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在《解读“世界茶源”》一文中也提到,此茶树2013年单株产值2.8万元,成为了普洱市单株茶树产值最高的古茶树。
龙街乡和哨村被称为“茶王村”,村内可采摘的大茶树有几百株,其中有株树高11.9米的瓦泥大茶树,据考证,此树龄近千年的栽培型古茶山,周围古茶树连片。位于大街乡气力村的灵官庙大茶树(JD2006-026),树高14.8米,是当前景东发现的培养型最大的大茶树。其芽叶呈紫绿色茸毛多,经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均高,水浸出物约46.09%、茶多酚36.03%、氨基酸3.48%、咖啡碱4.61%、酚/氨10.4,是制作优制普洱茶的原料。而位于大街乡气力村箐门口的古茶树,其中一号茶树的树高8米人工栽种的小乔木野生型古茶树,即箐门口野茶(JD2006-025),据考证树龄有千年以上。
另外,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边缘的秀龙古茶园有古茶园面积1200多亩;紧连哀牢山杜鹃湖的麦地古茶园,古茶园有760多亩。
以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丰满,叶底黄绿,匀齐。
作者简介:艾文华,云南昭通人。诗人,普洱茶专栏作家。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滇池》《岁月》《济南时报·茶报》等诸多报刊和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