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8: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3:28
刺参科包括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和花刺参。其中,仿刺参又称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是中国人们俗称的刺参。它的体长在20-40厘米之间,呈圆筒形,背面隆起有4-6行不规则排列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规则的3行纵带,用于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偏于背面;皮肤粘滑,肌肉发达,身体可延伸或卷曲。体形大小、颜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随生活环境而异,喜栖水流缓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昼伏夜出;夏季水温高时进行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
刺参分布于中国的黄海、渤海交界处蓬莱海域、辽宁、山东、和河北沿海,主产于青岛、大连、威海等地,捕捞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的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捞量最大,7-9月是刺参夏眠季节。宫品刺参体壁厚而软糯,是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被誉为“参中之冠”。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刺参也开始在福建一带进行规模化养殖,不过受海水温度影响,目前南养刺参一般只有春季捕捞。
“刺参”产于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明朝李时珍所编的《本草纲目》中有“(海参)产自辽东湾的,质地较好”的论述。在清朝乾隆赵学敏继编的《本草纲目拾遗》有“海参亦出登州海中,与辽东接壤,所产海参亦佳”的论述。此种海参体壁肥厚,肉质细糯,刺多而挺,色泽有黄褐、黑褐、纯白和灰白等多种,有“淡水制”和“海水制”两种,又以淡水货为最佳。
“梅花参”又称“凤梨参”,体表刺多而尖,肉刺基部相连和呈“梅花”状而得名,体色纯黑或嫣红,为中国南海所产海参最好最大的一种,但因其略有一股苦涩味,而不太受欢迎。中医则认为它最有清热去肝火的效果。
“方刺参”又称“绿刺参”、“方柱参”、“海棒槌”或“海老鼠”等,体呈四棱形,每个棱面都有一行圆头小刺,色泽土黄略发红,个体不大。与它同科的还有一种体形和体色都象地瓜,故名叫“海地瓜”的海参,体呈纺锤形,前端较钝,后端有一明显的尾。体呈肉红色;体壁很薄,半透明。穴居浅海泥沙中。分布于我国沿海一带以及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浅海;食用价值很低。
“花刺参”又称“黄肉参”、“白刺参”、“方参”等,它们都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大连海参。它体长20-40厘米,参体呈圆筒形,背面排列大小不一的肉刺(疣足),腹部平坦,管足密集,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触手均偏于背面;皮肤粘滑,肌肉发达,身体可延伸或卷曲。体形大小、颜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随生活环境而异,喜栖水流缓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昼伏夜出。属“刺参科”,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但过于软嫩。
动物刺参,海参的一种。是中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被列为“八珍”之一。在海参家族中,品质比较好的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刺参,而威海的老刺参(当地人俗称),更是刺参中的珍品。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辽东产之海参,体色黑褐,肉嫩多刺,称之辽参或海参,品质极佳,且药性甘温无毒,具有补肾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因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