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收费站场管理规范”学习心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8: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2:01
过去在学校里总认为工作会很轻松,特别是公务员,一杯清茶、一份报纸、看看文件、聊聊天,上班下班,一天也就过去了。工作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而且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在基层农村根本就用不上,犹如一张白纸,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可以说,刚工作的两个月是心态调整期,期待中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现实的差距,期待中的生态条件与生活待遇与现实的差距,期待中的热情释放与现实的差距等等。
我从小到大都在县城中长大,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对农村的认识也就是一年回老家两三趟,记忆中的“牛在前来人在后”、“脸朝黄土背朝天”。工作了,才真真正正认识农村,了解基层农村工作。干农业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三个文明建设要一起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都是“万金油”,哪痛往哪擦。有时还真是不适应,总感觉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一件事还没完成,另一个任务又布置了,难怪都说,基层干部要学会“十根手指弹钢琴”。以现在(2014年9月)工作为例,正在进行的中心工作任务是:自治区、南宁市计划生育年度核查,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江南区铝工作园区征地调查摸底工作,生态文明村建设大会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迎检准备工作、安全生产自检工作,教育系统深化体制改革前期工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等等。
在发生纠纷时,农民的思想很简单,“是我的就是我的,天老爷也管不着”,而且公说有公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让谁,如何找到平衡点是很关键、很难的。2014年12月份的一天,天津村4队的生态文明村建设进行到打篮球场阶段,但是却在铺篮球场的地点——晒谷场上与三津村4队产生了地界纠纷。三津村44队群众出来阻拦施工,而且部分群众的言语有些过激,致使场面气氛紧张,甚至有群众叫嚣“打、打”。当时我正在三津村3队动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分管生态文明村建设,听到消息后马上赶到了现场,并联系司法所人员下来。到达后,先把双方人员分开,并把双方队长叫到旁边了解事情经过和协商处理办法,但双方情绪都很激动,无法协商。后来又分别找双方了解各自想法,让他们提出各自的意见。最后双方都同意各派3名代表进行谈判协商。代表到齐后,先要求双方要心平气和,可以各抒己见,但不能互相攻击,不能互相辱骂,然后才让他们各陈己见,但说着说着又吵了起来,无法再谈。在他们陈述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双方曾经分过地界,而且当年参与分地界的老人还有健在的,于是我们提出要该老人出来指认地界。老人出来后,对地界也已不是很清楚,而且对老人指认的地界,双方都不认同。但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双方的情绪都已有所缓和,我们再次提出,双方代表再次协商,双方同意了,而且各自派出了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员。这次坐下来后,我们表明了我们的诚意,希望通过协商,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而且保证我们的立场是公正的,绝不偏袒。双方又各陈己见,在我们的引导下,双方最后终于同意在原地界的基础上重新分过地界。马上,双方代表到达现场,进行分界,而且要求其他人员不能进入现场,以免人多嘴杂,多出事端,在分界过程中又分别做了双方工作,终于将地界落实下来,而且马上绘制图纸,书写协议,双方签字生效,避免了一场事故,也保证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整个调解过程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午饭还是村干部从家里带给的几个棕子。
在调解纠纷时,必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群众急你也急,还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一方,特别是在调解企业和农民纠纷时,这一点非常重要。2014年7月,南宁市136重点工程项目——南宁市砂石市场征地工作基本完成,但也遗留了不少问题,工程队进场后农民的水利灌溉渠道被毁,农田无水灌溉,面临减产甚至失收。作为三津村包村干部,我们分别联系了当事双方在村委召开协调会。双方都准时参加了会议,村民来了7位代表,在协调会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我们提出,南宁市砂石公司要考虑到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因施工造成的水利渠道毁坏要进行修复,并要求双方到现场勘察。在现场,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处理意见,综合各方意见,我们提出由南宁市砂石公司出资,由农民自行购买材料,出劳动力修复水利渠道,双方均同意,并确定水利渠道路线,将协商结果写成文字后,双方签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