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0: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9:20
人体与寄生虫的关系复杂,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有不同形式。消除性免疫,如热带利曼原虫引发的东方疖免疫,能有效消除寄生虫并产生对再感染的完全抵抗力。非消除性免疫则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无法彻底清除体内寄生虫,形成不完全免疫,药物清除后免疫力会消失。
长爪沙土鼠曾被认为是鼠疫可能的储存宿主,早期研究对其在鼠疫传播中的角色存在争议。但纪树立等人的研究表明,长爪沙土鼠虽有一定的抗性和个体差异,且在某些季节其鼠疫发病率较低,但通过实验证明,它们确实能通过互相残食和传播鼠疫,是鼠疫的重要储存宿主,与黄鼠同样需要重点控制。
寄生虫寄生在人体的方式多种多样,从皮肤到消化道,甚至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各种疾病。例如,猪肉绦虫在人体内繁殖迅速,导致寄生虫病如肝硬化和昏睡症。中医认为寄生虫与人体疾病密切相关,如虫积,常见于饮食不当引发的体内寄生虫积累。
尽管人类试图避免寄生虫感染,但全球范围内寄生虫病威胁广泛,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寄生虫通过各种途径如蚊子和不洁食物传播,如非洲和亚洲的寄生虫性象皮病。寄生虫对宿主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弓形虫寄生在脑部可能降低反应能力。
预防寄生虫的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彻底烹饪食物、饮用煮沸水以及消灭传播媒介。对于感染后的治疗,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如昏睡症的早期治疗对康复至关重要。
寄生虫的生活史各异,有的直接感染人,有的需要中间宿主。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对于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至关重要,这包括感染途径、寄生部位、传播媒介等信息。
储蓄宿主(也称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 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例如,血吸虫成虫可寄生于人和牛,牛即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