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7: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7:2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们被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并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策略,它的核心理念是"你我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教师们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课异构"激发了智慧的碰撞,促使教师们展示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同时借鉴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强调在教材理解和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多样性,教师们会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教学经验和情感体验,构建出不同的教学设计,使得静态教材焕发活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种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们从最初的困惑到积极交流分享,推动教研风气的转变,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尽管"构"字在"同课异构"中可能涉及教学设计、构思、方法、风格、策略或个性等多个层面,但关键在于明确其研究对象。如果能对"构"的内涵进行严谨定义,研究将从经验型的"知其然"进阶到"知其所以然",区别更加明显。"同课异构"之所以不采用其他形式,如"异法"或"异策"等,是因为"构"强调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构与过程,而非单一的教学元素。
何克抗教授的观点指出,教学结构是指在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教学进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结构正在经历变革,这需要教育者深入研究,以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